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鳳豆5號是云南省大理州農科所以鳳豆1號為母本,元陽蠶豆選系8223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1998年通過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該品種株高93厘米~96厘米,莖稈粗壯,株型緊湊,葉型長卵圓形,葉肉厚,葉色綠,花紫色。單株有效分枝2.4個~2.8個,第一級有效分枝葉臺數19臺~20臺。成熟期不落葉。莢平滑而直立,莢長6厘米~8.5厘米,寬1.5厘米~1.7厘米。單莢粒數1.7粒~1.8粒,單株實莢9個~11.5個,單株實粒數15.66粒~20.1粒。
中粒型,種皮和種臍均白色,籽粒中薄型。籽粒含粗蛋白24.8%,粗脂肪1.45%,總淀粉49.55%。商品性好。百粒重95.7克~105.6克。屬中熟型,全生育期178天~187天,營養生長期比本地種長5天,生殖生長期比本地種短10天。全生育期≥0℃的有效積溫1818℃~2061℃。該品種具有抗寒、耐漬、耐肥、較抗赤斑病與根腐病、中抗銹病、成熟期不倒伏以及不早衰等特點。收獲指數0.45。生殖生長期畝日產生物量3.14千克~3.55千克。單株干籽粒產量16.02克~17.8克,一般畝產300千克,高的429.25千克。品種與種植地互作效應的相對變異和互作方差值均較小,穩產性好。適應云南省海拔1650米~2190米的秋播蠶豆主產區中上等肥力田塊種植。
1990年~1991年云南省滇西北蠶豆區試,兩年平均畝產309.94千克,居第一位,較當地地方品種增產25.5%~30.51%,差異極顯著。1994年~1995年云南省蠶豆區試,5個地州11個試點,兩年平均畝產274.0千克,居6個參試品種第2位,比對照增產8.56%。1991年~1998年云南省蠶豆生產試驗、繁殖示范,累計推廣13.4萬畝,平均畝產273.19千克,較當地對照增產15.45%。其中,1998年云南省推廣6.4萬畝。
在云南最佳播種期10月10日~20日。畝施普鈣30千克,硫酸鉀10千克,于5臺葉期兌水澆施。冷浸田翻耕前畝施有機廄肥1500千克~2000千克作基肥。板田點明豆后畝蓋廄肥1500千克~2000千克,以保濕增溫。全生育期灌水3次~4次。苗旺則控水蹲苗。現蕾期整枝間苗,提高有效莖枝率。盛花期打頂摘心,促早熟,增粒重,及時防治病蟲草鼠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