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濕疹是皮膚的表皮細胞對致敏物質所引起的一種炎癥反應。其特點是患部皮膚出現紅斑、血疹、水泡、糜爛、結痂和鱗屑等損害。伴有熱、痛、癢等癥狀,春、夏季多發。
一、病因
引起濕疹的病因較多,也較復雜,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但一般常與以下因素有關。
1、外界因素因皮膚不潔,污垢蓄積在被毛,使皮膚受到直接的刺激。圈舍過于潮濕、各種化學物質的刺激、強烈日光照射、昆蟲的叮咬、長期被膿性分泌物浸漬等都可導致本病的發生。
2、內在因素因消化道疾病,腸道腐敗分解的產物被機體吸收、攝入致敏食物,某些抗原等均可引起機體的變態反應,也有因潮濕、日光、藥物等引起的變態反應。
營養失調、維生素缺乏、代謝紊亂等也可誘發濕疹。
外界或內在的致病因子引起組織胺、乙酰膽堿等物質增多,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和滲透性增高,從而發生漿液滲出和組織液向角質層流動,生發層細胞間隙日益擴張,使生發層更為潮濕,細胞發生膨脹,最后導致濕疹。中樞神經和外周神經的機能障礙以及內臟的病理變化對濕疹的發生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癥狀
按病程和皮膚損傷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濕疹多開始于耳下、頸部、背脊、腹外側和肩部,病初在患部呈較小的圓形疹面,經1~2d融會成手掌大或更大的疹面。疹面界限明顯,呈橙黃色或紅色,邊緣有新鮮血疹和小水泡,再外側為一較暗的紅色圈。在疹面中央有一層黃綠色的薄痂,分泌漿液性至膿性滲出物。動物表現疼痛和劇烈瘙癢,由于搔、擦、舐、抓的機械刺激,炎癥向真皮深部,甚至向皮下蔓延。皮膚腫脹,如不及時正確處理,極易發生膿瘡或膿腫。慢性濕疹常發生于背部、鼻、頰、眼眶等部位,貂尤易發生鼻梁濕疹。慢性濕疹表現被毛稀疏,皮膚出現不一致增厚而起皺、劇癢,病程較長。發生在鼻鏡時,在鼻鏡一側或兩側出現無毛、干燥、呈灰色顆粒狀。腕部和踵部的慢性濕疹主要表現癢感和形成鱗屑。陰囊、包皮或陰門濕疹可出現水泡、發癢。趾間濕疹開始形成水泡,之后滲出漿液性液體、疼痛、病程較長。也可在耳廓和外耳道發生濕疹。
三、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床癥狀基本可以診斷本病。
四、治療
應遵循除去病因、脫敏止癢、消炎的原則進行治療。
1、除去病因保持病獸被毛及其圈舍的清潔與干燥,保證舍內良好的通風和充足的光照,獸還應經常運動,對發生的疾病要及時治療。
2、脫敏止癢口服或注射鹽酸異丙嗪(0.2~1.0mg/kg體重)或鹽酸苯海拉明(口服2~4mg/kg,注射5~50mg/kg)。
3、消除炎癥根據濕疹的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急性期無滲出液時,剪去被毛,用爐甘石洗劑(爐甘石15.0g、氧化鋅5.0g,甘油5.0ml,加水至100ml),或用麻油和石灰水等量混合涂于患部。有糜爛、滲出時,小面積者可用皮質類固醇軟膏,也可選用生理鹽水、3%硼酸液冷濕敷。當滲液減少后,可外用氧化鋅滑石粉(1∶1)、碘仿鞣酸粉(1∶9)或20%~40%氧化鋅油等。慢性濕疹者,一般選用焦油類藥較好,如煤焦油軟膏、5%糖餾油等。也可用抗生素皮質類固醇軟膏。
五、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盡量保持被毛和圈舍的清潔與干燥,并避免強光直射及化學物質的刺激,同時要合理調配飼料,多補充一些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飼料。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