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小鵝瘟是由小鵝瘟病毒引起的雛鵝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這種病毒主要感染25日齡以內的雛鵝,25日齡以上很少發病。多在7~10天左右發病,數日內波及全群,致死率高達90%。
1發病情況
河北興隆縣楊某2004年5月8日從遵化一個體孵化場購進雛鵝2000只,8日齡時有20只雛鵝開始排白色渾濁不清或淡黃綠色的糞便,站立不穩,出現后坐現象,扎堆,無精神,當天死亡5只。第2天有20%的雛鵝出現上述癥狀,死亡進一步增加,第11日齡死亡達到高峰。用百毒唑及抗生素等藥物進行治療,并在發病第3天皮下注射小鵝瘟血清,雖然病情有所緩解,但仍死亡1500只,死亡率高達75%。活下來的鵝有10%生長緩慢。
2臨床癥狀
病程最急者幾乎看不到任何癥狀即倒地死亡。急性的可見病雛食欲減退或廢絕,喜飲水,精神沉郁,嗉囊弛緩、松軟,其中含有氣體及液體,鼻孔流出漿性分泌物,搖頭,將啄的食物亂甩,打瞌睡,行走站立時腿軟后坐,排混有氣泡的灰白色或淡黃綠色稀便,嘴端發紺,病程1~3天,死前常出現神經癥狀,最后癱瘓而死。少數幸存者在一段時間內出現消瘦和拉稀等癥狀。
3病理變化
現場剖檢40只雛鵝,其中25只病死鵝,15只有病而宰殺的鵝,結果發現其中有24只在小腸或回盲腸部有堵塞腸腔的栓子物,其占剖檢總數的60%。腸腔中的栓子物長的10cm,短的有2cm左右,剖開可見表面有大量濃厚的淡黃色黏液,斷面呈深褐色,回盲部的腸段顯著膨大,長約2~6cm,黏膜腫脹,出血,黏膜脫落。有13例在小腸內形成扁平的長帶狀纖維素性凝固物,占32%。少數心冠脂肪有出血點,占15%。有4只病例肝臟呈土黃色,腫大,質脆。膽囊內充滿深綠色膽汁,口鼻腔有黏液,腎外觀略腫。
4實驗檢驗
4.1組織切片鏡檢
可見腸黏膜上皮細胞大量脫落,有的腸絨毛壞死、消失,同時見有充血、水腫和纖維素滲出現象,呈卡他性-纖維素性腸炎。肝細胞有明顯的脂肪變性,胰腺輕度充血,腺上皮輕度變性,間質有少量淋巴細胞浸潤。肺臟有少量白細胞浸潤。大腦水腫比較普遍,小血管周圍腔隙擴大,有的見有少量淋巴細胞浸潤。
4.2病原分離培養
取死雛和活雛各3只,經檢驗室做病原分離培養實驗,檢出了小鵝瘟病毒。
4.3診斷
據發病狀況、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作出初步診斷,經實驗室檢驗后,進一步確定該病為小鵝瘟。
5防治措施
5.1加強消毒
用0.2%的百毒殺帶鵝消毒并對鵝舍、用具及周圍的環境進行消毒1~2次/天,連續4~5天。對料盤、飲水器浸泡消毒,每天1次,連續4~5天。防止外人進入把病毒傳播。
5.2隔離飼養
發現雛鵝得病后立即與假定健康雛鵝隔離,在水中加入適量的電解多維,以增強雛鵝的抵抗力。
5.3加強飼養管理
保持較好的溫度,清理場地,更換墊料,用2%的火堿溶液對整個場地進行消毒。
5.4無害化處理
將墊料、糞便及死雛鵝運到遠離村莊的地方進行無害化處理。
5.5治療方法①水中加百毒唑飲水,方法是“百毒唑兌水1L,1~2次/天,連飲3~4天。②在飼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連用3~5天,防止繼發感染其它疾病,提高鵝的成活率。③發病后皮下注射小鵝瘟血清1mL只,可起到緩解癥狀、減少雛鵝死亡的作用。
6小結與討論
6.1由于近幾年農業結構的調整,養鵝業在全國迅速掀起高潮,一些孵化場應運而生,但多數孵化場以戶為單位,種蛋來源分散,孵化房環境及消毒不符合要求。因此,小鵝瘟會常常發生,尤其散養戶不給雛鵝注射小鵝瘟血清更容易發生該病。建議各養鵝戶到正規孵化場購雛。
6.2小鵝瘟傳播快,死亡率高,給養鵝業造成的損失巨大。因此,建議孵化場在小鵝出殼后的24小時內注射小鵝瘟弱毒苗或對每批出殼雛鵝全部注射小鵝瘟血清,以解除廣大農村購疫苗的不便。同時養鵝戶在購雛鵝時應問清楚是否注射了疫苗,否則自己接種。
6.3引進雛鵝或種蛋時,首先要了解產地的免疫情況及疫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