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老病未除新病又增
過去傳統養鵝,鵝的傳染病只有小鵝瘟、鵝的鴨瘟病、出敗、副傷寒、大腸桿菌病、流行性感冒等幾種。而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以來,隨著生態環境惡化,食物鏈的變化和不規范的規模養殖的發展,逐漸出現了一些新的傳染病。如雛鵝新型病毒性腸炎、鵝副粘病毒病、鵝出血性壞死性肝炎、禽流感、鵝鴨疫、里墨氏桿菌病等。老的傳染病繼續存在,新的傳染病又不斷發生。這些鵝病危害很大,但未能引起應有的重視,防治不力,導致鵝病年復一年,有增無減,造成很大經濟損失。
鵝病為何會增多
我國是傳統養鵝大國,而不是現代養鵝強國。在鵝業生產經營上,經常出現不科學、不規范、無章法制約的情況。我國的養鵝業是以千家萬戶小生產經營為特征的。目前尚無鵝的飼養標準,絕大部分農戶是隨意喂料,或用雞、豬的飼料喂鵝。這樣必然出現營養失衡、過剩或不足,導致機體生理代謝功能失調,降低生活力和免疫力,從而引發疾病。特別是喂豬或雞的配合飼料,因其中都摻入人工合成添加劑,對鵝來況可能有反作用。
目前規范的或比較規范的種鵝場極少,雛鵝大約95%以上來自散養的普通成年鵝所產的蛋,由普通孵坊孵化的。這些所謂的“種鵝”基本或根本不免疫接種,具孵化的雛鵝,也是基本或大都不免疫,后天首次免疫也多為空白。在無防疫和檢疫疏漏的情況下,苗鵝、商品鵝、“種鵝”大量異地調運,活鵝市場混亂,病鵝亂宰亂賣現象嚴重,病死鵝不作無害化處理,污染的場地、水源、飼料和相關用具不按規定進行消毒等等,最終導致傳染病的循環往復,綿延不斷。
鵝用生物制品,品種單一,產量少,供應面更小。例如,全國只有少量小鵝瘟疫苗間斷供應,抗小鵝瘟血清很少,鵝副粘病毒病的生物制品更少。這也是一些烈性傳染病難以控制的重要原因。
鵝的飼養和鵝病防治的試驗研究設施,以及比較規范的規模養鵝場極少,養鵝的科技人員奇缺。養鵝者絕大多數是個體農民,科技文化水平較低,不講適度規模,僅憑傳統養鵝經驗養鵝。如養鵝場舍布局不合理,鵝、畜、人距離近,設施過于簡陋,飼養管理粗放,不合理分群,飼養密度大,環境衛生狀況較差等。此外,一般都不按免疫程序給鵝群進行免疫接種,大部分養鵝場舍基本沒有消毒、隔離措施。凡此種種,都為鵝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創造了條件。
動物疾病的發生,是由于機體正常生理代謝機能失衡或體內外環境失調,引起異常狀態的反應。就養鵝來說,若不能按照鵝的生物學特性和生理特點,進行科學的飼養與管理,背離了鵝的實際需要,就會引起生理活動失衡,進而引發疾病。人們常說:“鵝好養,雛難育!彪y在哪里?難在育雛人員沒有按照雛鵝的生物學特性和生理特點進行科學的養育,造成病害多,死亡率高等惡果。
雛鵝生性有“九怕”,即怕熱悶出汗脫水,怕賊風直吹,怕擠壓,怕潮濕,怕驚嚇,怕霉菌,怕有害氣體,怕藥物刺激,怕吃干粉料。特別是脫水、感冒、降低免疫力,會引發很多疾病。在高濕(70%以上)的環境中,尤其是在高溫(40℃以上)高濕,或低溫(25℃以下)高濕的環境中,雛鵝的正常生理代謝機能發生障礙,引起疾病。這樣,就會引起大量傷亡和弱殘鵝增多。給雛鵝鋪墊霉變的墊料,飼喂霉變的飼料,隨意喂服痢特靈、磺胺類、抗生素等藥物,都會引起霉菌性肺炎和藥物中毒事件,造成嚴重損失。
鵝還具有喜吃素厭吃葷,既愛戲水洗毛,又喜干厭濕,耐寒怕熱,喜凈怕臟,喜靜怕鬧,喜群居怕孤獨,喜松散怕擁擠,生活比較規律等特性和特點。只有按照這些固有的特性和特點,有針對性的飼養和管理,才能使其健康地生長發育成長。反之,必然導致生長發育受阻,生活力、抗病力降低,引發疾病和死亡。
控制鵝病的對策
提高認識,改變觀念。不能認為鵝的抗病力強,粗放養鵝不會鬧病。鵝是在粗放條件下馴化的,確實具有比較強的抗逆性和生活力。但是也必須認識到,鵝的生物學特性和生理機能會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但是這種內因變化極其緩慢;而迅速變化的外因條件與極慢的內因變化不協調,就必須產生矛盾,就會引發疾病。因此,必須以科學的態度,按照鵝的生物學特性和生理特點進行科學的飼養和管理。
先求知,后養鵝。遺傳因素與環境條件相協調,即優良品種與優良的飼養管理條件協調一致,才能養好鵝。這就應該了解鵝具有哪些生物學特性和生理特點,再根據其特性特點制定飼養管理措施。同樣,要想鵝不生病,首先要知道鵝為什么要生病。例如,鵝傳染病的發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病原微生物,二是病原微生物侵入鵝體的途徑,三是容易被感染的鵝。根據這三個條件,制定綜合防制措施,嚴格進行消毒、隔離、免疫接種,傳染病就一定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再如,鵝的病毒性傳染病,除了采用專用生物制品能獲得有效控制之外,藥物治療是很難奏效的。目前,真正能殺滅病毒的藥物還很少,而且用藥時間長,費用高,副作用也大。而細菌性傳染病則不同,很多藥物都能殺滅它。所以,鵝的細菌性傳染病采用生物制品適時免疫和有針對性地實施藥物防治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傊つ筐B鵝是危險的。
嚴格執行“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鵝為群居飼養,一旦發病,就會迅速傳播,難以控制。因此,必須自覺地嚴格執行“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堅決不養不了解免疫底系的和不免疫的苗鵝。認真搞好飼養管理,滿足鵝的營養需要,增強體質和抗病力,切實搞好環境衛生、消毒、隔離工作,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防患于未然。
實施鵝業產業化工程組建龍頭企業,按照龍頭企業+基地+養戶+科技的模式,實行統一供應優質苗鵝,統一種草供料,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回收產品銷售,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鏈條。這樣,包括鵝病防治在內的整個產業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