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吳江市震澤鎮勤幸村馬永根來電話說,他養了400多只鵝,鵝體重有三四斤時發現有幾只鵝伏臥不起,排綠色糞便,并很快死亡,兩天內已有6只死亡,還有幾只鵝也出現了伏臥癥狀,眼看不行了。當地獸醫診斷為敗血性傳染病。
根據上述情況,鵝可能得了病毒性腸炎或禽霍亂。這兩種病均有排綠色糞便和迅速死亡癥狀,具體是哪種病,還應進一步診斷。
鵝病毒性潰瘍性腸炎是由鴨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以高熱、流淚、頭頸腫大,泄殖腔潰爛,排綠色稀便和兩腿發軟為特征。病初體溫升高到42~43℃,精神萎靡,食欲廢絕,兩腳發軟,伏地不起,翅膀下垂。特征性癥狀是:眼瞼水腫、流淚,眼周圍羽毛濕潤,結膜充血、出血。頭頸腫大,鼻孔流出多量漿液、黏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難,常仰頭、咳嗽。腹瀉,排黃綠、灰綠或黃白色稀便,糞中帶血。肛門水腫,泄殖腔黏膜充血、腫脹,嚴重者泄殖腔外翻。患病公鵝的陰莖不能收回。倒拎病鵝時,可從口中流出綠色發臭黏稠液體。一般2~5天死亡,有的病程可延長。成年鵝多表現流淚、腹瀉、跛行和產蛋率下降。
病鴨、病鵝及其帶毒者是本病的傳染源,可通過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傳播,被污染的水體以及飼料、飲水、用具等均是本病傳播媒介。病鵝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通過眼結膜、吸血昆蟲叮咬感染。自然情況下,都是與發病鴨密切接觸的情況下感染發病,先鴨群發生,后鵝群感染。不同年齡、品種、性別的鵝均可發病,但以15~50日齡的鵝易感性高,死亡率達80%左右。成鵝發病率和死亡率隨環境條件而定,一般10%左右,但在疫區可高達90%~100%。
對發病鵝群,在采取隔離、消毒措施的同時,應用鴨瘟疫苗進行緊急預防接種。對病鵝應多喂青料,少喂顆粒料,同時用口服補液鹽代替飲水,連飲4~5天,并在飼料中適當增喂維生素和抗菌素,以增強抗病力,預防繼發感染。對受威脅區、疫區的鵝,用鴨瘟弱毒苗預防接種,15日齡以下雛鵝用鴨的15倍劑量;15~30日齡雛鵝用20倍劑量;30日齡以上鵝用25~30倍劑量。
禽霍亂又稱禽巴氏桿菌病或禽出血性敗血癥,是雞、鴨、鵝共患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常因病鵝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帶有大量病菌,污染了飼料、飲水、用具和場地等,導致健康鵝發病。
主要癥狀:最急性型無明顯癥狀,常在吃食時或吃食后突然倒地,迅速死亡。急性型,病程1~3天死亡,表現為精神萎頓,羽毛松亂,食欲減少或廢絕,飲水增加,常有下痢,排出黃色、灰白色或淡綠色的稀糞,有時混有血絲或血塊,味惡臭。慢性型,多發生在本病流行的后期,病鵝消瘦貧血,腿關節腫脹和化膿,跛行,最后消瘦衰竭而死。少數病鵝即使康復,生長也很緩慢。
在本病常發地區,應定期用禽霍亂氫氧化鋁疫苗或禽霍亂弱毒活菌苗預防注射,一般免疫期為5~6個月,保護率60%~70%。常用治療藥物有磺胺類藥物、抗生素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