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規模養鵝過程中,0~21日齡的雛鵝死亡較多,其中多用藥、濫用藥引起藥物中毒,造成雛鵝傷亡的重要原因,應該引起高度重視,認真解決。
造成雛鵝藥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現代獸醫觀念,延用傳統獸醫觀點:從幼雛開食起,就盲目不規范地連續采用諸如硝基呋喃類(痢特靈等)、抗霉形體抗生素類(泰樂菌素等)、抗細菌抗生素類(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氨基甙類、四環素類、氯霉素等)、喹諾酮類(氟哌酸、環丙沙星、恩諾沙星等腸道易吸收的磺胺嘧啶等和腸道難吸收的磺胺脒等)、抗真菌抗生素類(制霉菌素、克霉唑等)等藥,引起急性或蓄積中毒死亡或致殘。
鵝屬草食水禽,它具有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和生理特點,對藥物比較敏感,尤其是雛鵝更敏感(如對痢特靈十分敏感,最易中毒等)。特別是規模養鵝的時間不長,人們對鵝病的藥物防治試驗研究工作的廣度和深度都很不夠,現在書本和報刊上介紹的資料很多是從養雞和雞病防治資料中推算出來的,只能供參考,不能不加思考地套用,否則,就容易引起中毒。
實踐證明,鵝的育雛環境只要能經常保持清潔、衛生、干燥,溫度、濕度、光照、飼養密度適宜,大小強弱分群合理,定期消毒,通風換氣良好,定時定量喂給新鮮干凈的飼料和飲水,雛鵝就能健康成長,不易發生普通病和寄生蟲病。至于小鵝瘟、雛鵝新型病毒性腸炎、鵝副黏病毒病等傳染病,采用藥物治療一般都無確切的療效,只有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對種鵝和雛鵝定期進行免疫,才能避免雛鵝發病,保證飼養安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