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目前,我國蛋雞的飼養模式有:①農戶散養(庭院養殖);②農村專業戶(適度規模)飼養;③工廠化養殖場(規模集約化)飼養三類。其中前兩類占整個飼養總量的70%~80%。這種小規模大群體的生產方式在20世紀90年代前對農民增加收入,增加產品上市量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沒。可在市場供大于求、商品質量至上的今天卻表現出了極大的困惑。
(1)單產水平和生產效率較低:我國這種小規模的農戶飼養注定了科技含量低、設備簡陋,單位數量的生產成本較大。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蛋雞72周齡平均產蛋量約15~16千克,全期料蛋比2.7~3.1:1,產蛋期死淘率20%~30%,而美國和荷蘭等發達國家以上三項指標分別為18~20千克、2.3~2.5:1、0.4%~0.5%(月死淘率)。
(2)禽病難以控制:“小規模大群體”的飼養方式在近幾年疾病泛濫情況下表現出它極大的弱勢。由于這種飼養模式的規模小、飼養密度大,一旦疾病傳播便難于控制。所以一戶得病,全村也難于幸免。另外,這種模式使環境污染相當嚴重。養殖集中地區,蒼蠅蚊子滿天飛,空氣中彌漫極其難聞的臭味。這種現狀不僅蛋雞疾病多,蛋的質量也無法得到保證。而且,還會污染村子的空氣、水源。這樣就很容易將疾病傳播給人類。
近幾年,歐盟等國紛紛以從我國蛋品中檢測出藥物殘留超標為由,將我國蛋品拒之門外。使我國蛋品出口僅能停留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阿曼、朝鮮等國。我國蛋品出口量僅占國內生產量的1%。
(3)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差:蛋品供大于求,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市場風險也日益突出。個體養殖戶的信息比較閉塞,市場好的時候大家跟著上馬,致使利好因素無法長期存在。農村養殖戶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對市場分析的能力缺乏,很容易出現人養亦養、人棄亦棄的現象。還有雞蛋賣跌不賣漲的心理也給市場造成不穩定的因素,從而使自己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