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流行病學調查
2000年11月,某養雞場從外地某孵化場購入雛雞12000只,網上育雛。1日齡時接種馬立克氏病疫苗,7日齡接種雞新城疫Ⅰ系弱毒疫苗。育雛舍用百毒殺消毒,飼喂自配混合飼料,并在飼料中拌入0.02%呋喃唑酮,并用0.02%高錳酸鉀飲水。10日齡時,雛雞開始發病,并出現死亡,至15日齡時,共發病4230只,死亡1458只,發病率為32.3%,死亡率為12.2%。
二、臨診癥狀
病雛雞精神萎靡,食欲下降,飲欲增加,翅膀下垂,呆立,不愿走動,閉目昏睡,有的尖叫不安,臥地不起;排灰白色水樣便,泄殖孔周圍羽毛污穢,沾滿糞便,有的泄殖腔紅腫外翻;有的死于臍炎;少數病雛雞還出現轉圈、扭頸等神經癥狀,最后衰竭而死。
三、病理變化
剖檢病雞30只,多數雞營養不良、消瘦,腹腔中積有半透明黃色液體;心包膜混濁增厚,心包積液增多;肝稍腫、質脆,并有灰白色或黃白色壞死灶;肺淤血水腫,氣囊混濁;腸管內充滿氣體,腸上皮脫落,粘膜呈條片狀出血,腸內容物呈灰白色或黃白色水樣粘液,有的腸管與腹膜粘連在一起;卵黃膜薄而易碎,卵黃呈干酪樣或變為黃棕色水樣的殘留卵黃。
四、實驗室檢驗
1.涂片鏡檢:取病死雛雞肝、心血、脾、腎直接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見兩端鈍圓、單個或成對排列的陰性短桿菌。
2.細菌培養:上述病料分別劃線接種于血液瓊脂平板和麥康凱平板,37℃培養24小時。血液瓊脂平板生長出圓形、隆起、光滑、濕潤、灰白色菌落,直徑約2.5~3.0mm;麥康凱平板,生長出圓形、光滑、隆起、大小均一的紅色菌落(中央顏色稍深)。
3.生化特性:分離菌發酵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甘露醇,產酸產氣;不發酵蔗糖,不產生H2S,不分解尿素,不液化明膠;吲哚試驗和M.R.試驗均為陽性,V.P.試驗陰性。
4.血清型鑒定:用0.5毫升生理鹽水將上述分離到的2例細菌純培養物分別洗下,各置小試管內經水浴煮沸2小時,冷卻后即為待檢菌O抗原,按定性凝集試驗法,以標準大腸桿菌O群抗血清(中國獸藥監察所生產)同待檢菌O抗原作因子血清玻片凝集試驗,結果2株大腸桿菌均為致病性O78血清型。
5.動物試驗:將用滅菌生理鹽水輕洗下的麥康凱平板培養物,并作1:10稀釋,腹腔接種于5只健康小白鼠,0.2毫升/只,結果在18~36小時全部死亡。取死亡小白鼠組織觸片染色鏡檢和劃線培養,分離到與接種菌完全一致的病原菌。
6.藥敏試驗:用上海生化試劑廠生產的藥敏紙片,按常規紙片法進行藥敏試驗,結果該菌對慶大霉素、氯霉素、鏈霉素高敏;紅霉素、四環素、卡那霉素中敏;痢特靈、頭孢唑啉、氨芐青霉素、青霉素低敏。
五、防治措施
1.將病雛雞隔離飼養,加強雛雞舍的通風、消毒,每日定時清除糞便,保持雛雞舍的干燥和清潔。
2.氯霉素按0.08%混于飼料中,連喂7天,并用慶大霉毒按3毫克/千克體重飲水,連飲7天。同時,飼料中添加0.5%的維利素,并用維生素C按50毫克/升飲水。
采取以上綜合防治措施,病雞數量減少,病情逐漸好轉。4天后,死亡停止,食欲增加,精神良好,恢復正常。
六、討論
此次發病的原因可能與種雞場沒有及時淘汰O78血清型大腸桿菌陽性種雞而造成垂直感染有關;孵化設備、種蛋的消毒不徹底,育雛期間沒有及時選擇高敏藥物進行連續預防,也是發病的一個原因。
本病在臨診癥狀上容易與巴氏桿菌病、沙門氏桿菌病混淆,須進行實驗室檢驗方可確診。應用藥物防治大腸桿菌,應用藥敏試驗,并根據結果選用高敏藥物治療,才能取得好的療效。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