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雞球蟲病是雞常見且危害十分嚴重的寄生蟲病,它造成的損失是驚人的。從世界范圍來看,雞球蟲病每年能造成6000萬至1.2億美元的損失。我國雖無精確的統計,但從局部零散的資料來看,每年因球蟲病造成的經濟損失,數目也是相當可觀的。盡管對該病的研究在防治、營養、管理和遺傳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雞球蟲病仍然是最普遍的雞病之一。因此,防治此病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1.目前,大多數養殖戶是把15日齡左右作為第一次投放抗球蟲藥的時間,但面對當前發病日齡日趨提前的趨勢又該如何呢?
隨著養雞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疾病不斷出現新特征,其中發病日齡提前就是一重要表現。面對此種情況,是按原來的時間預防用藥,還是另想他法?一般認為,投藥時間過早(小于15日齡),雖可起到預防作用,但會嚴重影響機體抗球蟲免疫力的產生。那么該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
依筆者愚見:(1)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雞舍清潔、衛生、干燥,是防制此病的根本;(2)免疫預防,即使用球蟲疫苗。目前,該疫苗的使用雖不普遍,但實踐證明其效果良好。據報道,在1~3日齡,采用拌料和混飲接種,具有良好的效果。(3)開發研制(或從國外引進)新型抗球蟲藥物或制劑。
2.大多數養殖戶,主要是把糞便帶血或血便作為雞群投藥治療或判斷該病的依據,那么是否考慮過其他,諸如球蟲病的類型、癥狀變化趨勢等因素呢?
雞排血便或糞便帶血是診斷球蟲病的依據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依據。導致雞排血便的疾病還有壞死性腸炎、組織滴蟲病等,同時,該病癥狀的出現又與球蟲種類密切相關,如巨型、堆型艾美球蟲等造成的感染,一般不見血便。因此,投藥或診療,應在實驗室檢查、剖檢變化、流行病學調查等基礎上做出綜合判斷,切忌盲目用藥。
3.剖檢變化方面,除應注意原有的腸腔擴張、腸內積有血液或血凝塊,腸漿膜上有出血點外,還需注意哪些新的變化呢?
上述變化是球蟲病的典型病變。近幾年來,據筆者觀察,有時只見腸壁變薄,內有黃白色或黃綠色稀糞;有時雞只死亡后,剖檢所見僅是腸道內有棕褐色或略帶紅色的糞便;有時僅見腸壁變厚、變硬,或腸黏膜有糠麩狀物,但實驗室檢查卻發現裂殖體或卵囊。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千方面應該認真總結、分析,找出原因;另一方面應找出適舍基層使用的、簡便快捷的診斷方法和判斷該病的新依據。
4.診斷除可依據流行病學、癥狀、剖檢變化外,還有準確的實驗室檢查、免疫學方法和分子生物學診斷,如涂片鏡檢、ELISA、單克隆抗體、間接血凝試驗、熒光抗體技術等,但其中基層常用的還是對腸黏膜白色壞死點處的刮取物鏡檢。該法雖簡便、快捷,但需借助顯微鏡,且要求操作人員具有專業知識,這對于當前仍以散養為主的養雞業來說,做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能不能研究一種類似檢測雞白痢桿菌病那樣,在現場即可快速做出準確判斷的方法呢?
5.新的耐藥蟲株不斷產生,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提高防治效果,顯得尤為重要。解決的關鍵:科學用藥。
目前,球蟲病防治主要是靠藥物預防。生產實踐中用的抗球蟲藥有兩大類:化學合成藥和抗生素。科學用藥,對于提高治療效果,避免產生耐藥性,延長藥物使用時間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何才能做到科學用藥,主要措施有三:一是用法科學,包括藥物的使用方法和用藥程序。藥物的使用方法必須按說明合理使用,最好是采取輪換用藥或交替用藥及間隔用藥。二是用量科學。藥物的使用量對于治療效果至關重要,劑量過大或過小皆會對療效產生負影響,只有按規定劑量用藥,才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配伍科學。不論是由球蟲引起的單獨感染,還是混合感染,在治療時常常用兩種或多種藥物配伍使用,雖有相加或增強作用,但必須注意配伍禁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