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肉雞腹水綜合征又稱雞水腫、心衰綜合征、腹墜癥,是由多種致病因子(如空氣中過高濃度氨、塵埃、呼吸系統疾病、微生物毒素及應激等)引起的雞慢性缺氧、代謝機能紊亂等的一種以腹腔內潴留大量積液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危害快速生長期的幼齡雞,成為肉雞飼養業的嚴重問題。
一、發病規律與臨床特點
1.發病規律該病全年都有發生,但多見于冬春低溫舍飼季節。肉雞發病多在4~6周齡,有的發生在2~3周齡,生長快的雄性雞最易感,發病率因各地環境不同而異,雞群發病率一般達3%~5%,嚴重的高達20%以上,患病雞死亡率約為60%。
2.臨床及剖檢特征肉雞發病初期臨床癥狀不明顯,后期腹部腫大,觸壓有波動感,喜臥,不愿活動,走動類似企鵝,食欲減少。嚴重時生長緩慢,呼吸困難,皮膚發紺,突然倒地抽搐死亡。病雞死后全身明顯瘀血,剖檢腹腔內有大量的(200~600毫升)清亮、淡黃色或淡紅色透明液體,液體中常混有纖維塊或絮狀物,并伴有腸壁充血,腎臟腫大、充血,尿酸鹽沉著等。
二、發病機理
引起肉雞腹水綜合征原因錯綜復雜,包括:
1.環境與管理諸如塑料棚舍低矮、潮濕、通風不暢、保溫性能差,特別是通風換氣不良,容易使舍內空氣中二氧化碳、氨氣以及塵埃等濃度增高,長期下去造成舍內慢性缺氧。雞體代謝增強,耗氧量加大,致使雞肺部毛細血管增厚、狹窄,引起肺動脈壓升高,出現右心室擴張、肥大、衰竭,造成肺功能的失常而發生腹水。
2.飼養與營養實踐證明,任何能增加采食量、加快生長的因子,都能增加雞體對氧的需要量,促進新陳代謝加快,消耗能量增多,血流中的紅細胞必須攜帶大量氧氣供應機體所需。簡單地說,雞要不斷地吸入大量含氧豐富的新鮮空氣到肺內,使肺循環中的紅細胞不斷釋放出二氧化碳而換入氧氣。如果氧的需求量太大,右心室盡量加大工作強度,將血液加速運到肺部來換取氧氣,往往這樣仍不能滿足雞體的需要。因此,造成右心衰竭,肝臟瘀血,門靜脈不通暢等,易引起腹水綜合征的發生。
飼料中的鈉鹽含量過,Na+被吸收后引起水潴留,使心臟收縮力升高,心代償性擴張,心壁變軟,心力衰竭,內臟尤其肝臟靜脈壓升高,慢性滲出,形成腹水。
日糧中脂肪含量過高(超過2%)可增加肉雞腹水綜合征發生率。因為3~4周齡以內的肉雞能氧化所有食入脂肪,可是,在氧化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增加脂肪含量意味著增加氧的需要量。
另外,飼料中維生素E、硒或磷元素缺乏或不足,也可引起肉雞腹水綜合征。值得指出的是,腹水綜合征并不是單一特定營養的缺乏癥。
3.藥物與疾病如果飼料中長期連續投服或過量用藥,常會損害肉雞的心臟、肝臟等實質器官,使血漿滲透壓降低而誘發雞腹水綜合征。
肉雞患有某些疾病,如支原體病、大腸桿菌病、慢性中毒等,均可發生程度不同的腹水。
4.遺傳因素肉雞長得快,對能量及氧的需要量增加,攜氧和運送營養物質的紅細胞比蛋用雞明顯增大,尤其4~5周齡的雞飼料轉換率最佳,快速生長使體內紅細胞不能在肺毛細管內通暢流動,影響肺部的血液灌注,導致肺動脈高血壓及右心衰竭,代謝機能紊亂,從而導致腹水綜合征。
三、防治措施
肉雞腹水綜合征是一個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在整個肉雞飼養過程中,只有采取“以防為主,綜合防制”的方法。
1.改善飼養環境,加強科學管理雞舍應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水源充足無污染的地方。保持舍內寬敞、通暢、衛生清潔、防寒防暑;確保雞舍溫度適宜,雞群飼養密度合理,飲食適當;雞舍通風良好,合理控制光照時間,是促進肉雞生長發育、降低腹水綜合征的有效方法。
2.適當調整營養,科學使用藥物延長粉狀料飼喂時間,限制快速生長。一般2~3周齡時給予粉狀飼料,4周齡至出欄給予顆粒飼料為宜。降低日糧粗蛋白與能量水平:1~3周齡時粗蛋白20.5%~21%、代謝能11.9~12.1兆焦/千克,4~6周齡時粗蛋白18.5%~19.5%、代謝能12.6~12.8兆焦/千克,7周齡至出欄粗蛋白18%、代謝能12.8~13.0兆焦/千克。日糧中油脂添加量,6周齡前應保持1%~1.5%,7周齡至出欄時不超過2%。盡可能使日糧中鹽含量不超過0.5%。
3.減輕雞應激反應,提高機體供氧量:可在雞舍附近植上草皮、樹木、花草,給雞群提供氧氣;冬季為給雞群提供充足的氧氣,可適當降低雞群密度,并加強通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