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肉雞腹水癥又稱雞水腫病、心臟衰竭綜合癥等,大多發生于4~5周齡的雛雞,死亡多在5~7周齡,有時死亡率高達30%。該病的癥狀主要表現為病雞精神不振,腹部下垂,不愿走動,嚴重者呼吸困難,皮膚高度淤血,遇刺激可加速死亡。剖檢病雞可見腹腔內集聚大量黃色水樣或膠凍樣液體;心包積液,心臟擴張;肝、腎腫大淤血,有的肝臟發生破碎;骨骼肌嚴重淤血。該病四季均有發生,冬季和高海拔地區更易發生。目前,隨著飼養水平的提高和肉仔雞生長速度的加快,造成肉雞在生長過程中相對缺氧,使該病的發病率有所提高,經濟效益下降。
肉雞腹水癥的發病原因可大致歸結為以下幾點:
①傳統房屋雞舍結構有缺陷,有通風死角,造成雞只缺氧。
②飼養環境不好,密度太高。
③飼料日糧營養標準上升,肉雞生長速度過快,造成相對缺氧。
④雞苗質量有問題,這通常和種雞有關或與孵化過程中的高溫、高濕等因素有關。
針對以上因素,應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1 改善環境條件
1.1科學建造雞舍
傳統雞舍為房屋結構,舍內生爐升溫,這種設計結構造價高,易形成通風死角,空氣循環不良,舍內火爐又要消耗大量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因此應重新設計改造雞舍,采用大棚式結構,棚兩側進入新鮮空氣,棚頂天窗排出污濁空氣,使空氣循環大大改善,建設成本降低(每平方米約15元)。再將火爐移到舍外,舍內有火道(用35cm內徑鋼瓦管散熱)通過,火道架空高度為30~70cm,舍內長度約15~22m(可靈活掌握),再到舍外接煙囪。這樣既減少了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對雞舍的污染,又節省了舍內空間,調節爐火更加方便。
1.2合理控制飼養密度
若當地冬季最低氣溫為-20℃左右,夏季最高為40℃,則冬季飼養肉雞密度應控制在每平方米8~11只,夏季應控制在每平方米5~6只。
1.3控制溫度
冬季應掌握好通風與保溫的平衡,掌握好隨飼料消耗量的增加要求通風量的增加。夏季可在雞舍周圍種植向日葵、絲瓜等植物,以阻止太陽光輻射至棚內,降低舍溫。若大日齡雞遇高溫天氣,還可因地制宜,用磚砌成“之”字型墻,墻上加水桶,向磚上均勻滴水讓磚保持濕潤,形成人工水簾,一側加電風扇,因水蒸發吸收大量的熱,降溫效果良好。
2 改善飼養條件
2.1限飼
雞的消化道短,排泄快,若掌握好限飼尺度,既能降低腹水癥的發病率,還能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推薦使用控制光照的方法來限制采食量,如:0~3日齡24小時光照,4日齡后逐漸降低光照時間,至11日齡每天黑暗12小時,23日齡后再逐漸恢復光照時間,至35日齡每天黑暗2小時,直至出售。同時3日齡后換小功率燈泡,降低光照強度。注意不要讓環境突然變化,要逐漸過渡。用降低光照強度和縮短光照時間的方法來限制采食量,比其它方式限飼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雞的應激反應,恰好保證肉仔雞最佳的生長狀態。
2.2選用配方合理的飼料
肉雞腹水癥與飼料營養有直接關系,飼料配方要隨季節變化而調整。配方不合理不但造成飼料浪費,而且也可導致腹水癥病例增加。
3防治措施
目前,還沒有預防和治療肉雞腹水癥的特效藥,有些養殖場盲目使用一些藥物反而易導致該病的發病率上升。即使有些藥物有一些療效,對這種慢性病的治療也需要一個過程,而且還要考慮成本問題,所以用藥一定要謹慎。
另外,雞苗的質量很關鍵。在幾年的生產過程中,同樣管理模式下有些孵化場的雞只腹水癥發病率明顯偏高。有報道說該病與遺傳因素和孵化過程有關系。所以,養殖場應憑經驗選擇規模較大和硬件設施較好的孵化場的產品。另外,在6~7日齡接種疫苗時淘汰一些孵化不好的雛雞,也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飼料浪費。
總之,防治肉雞腹水癥的方法雖然有很多,但該病不是單一因素引發的,而是許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各地區可根據不同情況采取多種綜合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該病的發病率。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