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發病情況
廣西岑溪市某養雞場2004年3月20日購進雛雞15000羽,分5舍飼養,飼喂南寧正大全價顆粒飼料,60日齡前雞群生長良好。2004年5月18日,天氣轉涼,下小雨;19日早上,雞舍里有9只雞死亡,下午雞群發生急性下痢及大量死亡;至20日,5個雞舍已死亡約500余只。發病后采用青霉素、鏈霉素等治療均未見好轉。本批雞共計死亡1230余只,死亡率達8.2%,損失較大。
2臨床癥狀
病雞精神沉郁,羽毛松亂,翅膀下垂,縮頸閉目,食欲減退或廢絕,飲欲增加,呼吸迫促,口、鼻流出混有泡沫的粘液,嚴重腹瀉,排出灰白色或淡綠色稀糞,有的雞冠和肉髯呈青紫色。病程短,死亡快。
3病理變化
剖檢20只死雞,病變如下:17只肝腫大,質變脆,呈黃棕色,肝表面有針頭大小的灰白色壞死點;8只腸粘膜可見嚴重的充血、出血,十二指腸尤為明顯;12只心包內積有多量不透明淡黃色液體,心外膜、心冠脂肪出血;11只肺有高度淤血和水腫,有的質變;9只腹膜、皮下組織及腹部脂肪有小出血點;7只氣管內充滿泡沫樣紅色液體;5只脾稍微腫大,質軟,被膜下有灰白色壞死點。
4實驗室檢驗
4.1鏡檢:無菌取病雞肝、肺、心包液直接涂片,堿性美藍染色鏡檢,可見兩極染色的短小桿菌。
4.2細菌分離:無菌取肝臟、腎臟組織,分別接種于麥康凱瓊脂平板和血液瓊脂平板,經37℃溫箱內培養24h后,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未見細菌生長。在血液瓊脂平板上長有直徑約2mm的圓形、濕潤、露珠樣的灰白色小菌落,菌落周圍不溶血。挑取該菌落涂片,用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單個或雙個、卵圓形的革蘭氏陰性的短小桿菌。
4.3生化試驗:該菌分解葡萄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產酸不產氣;不分解乳糖、水楊苷與肌醇;M?R?試驗、V-P試驗均為陰性。
4.4動物試驗:取血液瓊脂平板上的菌落制成生理鹽水懸液,接種于4只小白鼠,每只腹腔注射0.4ml,經18h(小時)后,4只小白鼠全部死亡,再取死亡小白鼠的肝臟涂片染色鏡檢,可見兩極著色的革蘭氏陰性小桿菌。
4.5藥敏試驗:該菌對氟苯尼考高敏,對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喹乙醇中敏,對青霉素、鏈霉素不敏感。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實驗室檢驗結果,確診為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禽霍亂。
5防治
(1)將病死雞全部深埋。對已出現癥狀的病雞進行隔離,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采用10%氟苯尼考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只0.1ml,每隔24小時用藥1次,連用3天。未出現癥狀的雞群,按每噸飼料拌400~800g“加康”(主要成分:氟苯尼考)喂服,連用3天。采取上述措施后第3天,雞群停止死亡。(2)控制疫情后,清理雞糞,對雞舍選用0.3%過氧乙酸溶液按30ml/立方米空間進行薰蒸帶雞消毒,運動場撒布生石灰消毒,食具清洗后用3%來蘇兒溶液浸泡消毒。
6小結
(1)本病多呈急性經過,來勢猛,死亡率高,只要診斷迅速,用藥及時、準確,可減少經濟損失。(2)預防本病,關鍵要加強飼養管理,對環境進行嚴密消毒以及注意飼料與飲用水的衛生清潔。(3)做好其它疾病的防治工作,可減少本病的發生,如感冒、寄生蟲病或其它慢性病的存在,會造成雞體質下降而誘發本病。(4)對于流行嚴重的地區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應該用禽霍亂疫苗預防。(5)曾發生本病的雞場,并有帶菌雞存在時,在天氣驟變,陰雨連綿的季節,可用喹乙醇按每千克飼料拌0.1g進行喂服,連用3天,必要時隔2~4周重復1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