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目前雞球蟲病仍是肉雞的重要疾病之一,困擾著廣大養殖企業及養殖戶。人們已使用或正在使用超過20種抗球蟲藥物來防治球蟲病,但球蟲卵囊對大多數消毒劑具有耐受性且容易傳播,球蟲容易產生耐藥性,以及藥物的毒副作用和在禽肉蛋中的殘留,使愈來愈多的藥物的使用受到限制,藥物防治很難有效實施。這樣迫使人們很早探索使用免疫手段來控制該病,國外對種用、肉用雞球蟲病的免疫控制早已獲得成功,從2000~2004年我們推廣試用看,逐漸認識到球蟲疫苗具有安全有效、肉蛋無藥物殘留、無耐藥性問題,以及降低藥費開支等優點,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但是,由于球蟲的種間特異性和免疫機理的復雜性,使用球蟲疫苗容易出現免疫失敗,阻礙了免疫預防的有效應用。與病毒、細菌病的免疫預防相比,至今球蟲的免疫仍未得到全面、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國內一般在飼料中添加抗球蟲藥,使球蟲疫苗在肉用雞的推廣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養雞環境和技術水平較低,未掌握使用球蟲疫苗應注意的問題,免疫失敗的現象時有發生。筆者于2000~2004年選用柔嫩艾美球蟲、堆型艾美球蟲、毒害艾美球蟲、巨型艾美球蟲四價疫苗在廣東饒平、順德、南海等地進行200多萬羽份應用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參考有關資料就球蟲疫苗的合理使用總結如下。
1正確選用球蟲疫苗
球蟲疫苗的種類很多,各有特點。疫苗卵囊的免疫原性由免疫雞可抗外源感染而得到證實。由于弱毒系的球蟲疫苗的致病性較強毒系的安全,所以現在使用的雞球蟲疫苗多數由致弱蟲株制成。球蟲各種屬間無交叉免疫保護,我國常見且危害較大的雞球蟲是柔嫩艾美球蟲、堆型艾美球蟲、毒害艾美球蟲和巨型艾美球蟲等4個種,因此應選用包含上述4種蟲株的多價球蟲疫苗。但養殖戶究竟選用哪一種疫苗,可取決于所在養殖場受哪幾種艾美球蟲威脅而確定。一般情況下,肉雞應選用肉仔雞專用球蟲疫苗,種用雞或蛋雞選用它們專用的球蟲疫苗。
2正確選用接種途徑
常用的接種途徑有滴口、飲水、拌料。理論上證明,滴口免疫可保證每只雞能得到相同的劑量,但操作比較麻煩且易引起應激。拌料有人認為是比較可靠的辦法,但用手工操作,容易出現拌不均勻或個體食量差異,造成免疫不均。筆者一般推薦途徑是通過飲水進行免疫,在實際生產中已取得較好免疫效果。飲水免疫較方便,容易操作和推廣,但飲水免疫時應注意,雞的齡期越小,飲水量也越少,這就需要特別注意疫苗在飲水中稀釋后3~4小時內飲用完。
3嚴格掌握免疫時間、接種次數和劑量
雞球蟲病包括盲腸球蟲病和小腸球蟲病,分別多發生于20~28日齡和40~60日齡的雞。所以,使用球蟲必須按規定的時間進行免疫,才能在球蟲病發生前建立起較強的免疫力。
關于球蟲疫苗的免疫程序,我們認為在飼養和管理條件較好、易控制墊料濕度的雞場,在1~3日齡用1羽份劑量做一次免疫即可。如果在5日齡后進行首免,則很難排除現場野毒球蟲的影響。在使用厚墊料法養殖肉雞或在肉雞飼養的早期易受到免疫抑制因素如馬立克氏病、傳染性囊病、傳染性貧血及飼料中的霉菌毒素影響的雞場,也可以采用1日齡灌服免疫的方法,這樣有利于較早建立免疫力,并在雞場環境中定殖并建立疫苗中的弱毒或藥物敏感性卵囊群體,從而抑制現場強毒球蟲的繁殖。在場地環境較差,不利于卵囊繁殖和存留的雞場可采用兩次免疫接種的方法,即在3~5日齡首免,8~10日齡用首次免疫的一半劑量進行二免。因為球蟲疫苗免疫反應最嚴重的時間是在接種球蟲疫苗后10~14天,要特別重視傳染性囊病的免疫接種應避開這段時間,或不用毒力強的傳染性囊病疫苗,以免加重免疫反應,引起拉稀、精神變差等。
4必須做好免疫后的飼養管理工作
4.1免疫后10天內不應換墊料
接種球蟲疫苗后雞需要重復感染才能產生免疫力,即雞吃進的球蟲疫苗在體內繁殖后,將球蟲卵囊排出體外,在外界孢子化后讓雞再吃進去,并在體內繁殖才能產生堅強免疫力。如果換掉了墊料則減少了雞二次感染的機會,會影響免疫效果。所以,特別對于一次免疫的雞群,免疫后10天內不應換墊料。但如果墊料過濕,則應部分更換,避免雞舍過于潮濕引發球蟲病或其他疾病。
4.2正確認識免疫后雞糞出現的變化
目前市場銷售的球蟲疫苗均是安全的,其腸道病變記分低于2分。筆者經過多次試驗顯示,免疫后出現輕微的血便一般不用處理,經2~3天后會自愈。免疫后14天內雞群的長勢會比未接種球蟲疫苗的或藥物組的雞群差些,這是暫時的疫苗反應引起的正常現象。而一般至免疫21天后免疫組雞群可表現出明顯的生長優勢,即補償生長現象,整齊度好,成活率高,料肉比低。大多數試驗結果也顯示,使用球蟲疫苗雞群的總體飼養效益與使用敏感抗球蟲藥相當,比使用有耐藥性的抗球蟲藥的雞群要好。
4.3免疫后不能使用有抗球蟲活性的藥物
經過調查發現,很多免疫失敗是由于免疫后使用含有抗球蟲活性藥物的飼料或另外使用了藥物如球凈、馬杜霉素、磺胺類藥物等。因為有抗球蟲活性的藥物會抑制球蟲疫苗在雞體的發育繁殖或直接殺死球蟲,使雞體不能產生免疫力,導致免疫失敗。因此,一般免疫后14天內不能用有抗球蟲活性的藥物。至免疫后18天雞體建立較好的免疫力后,才可根據控制球蟲病的發生需要而使用。
要注意的是,有的飼養環境較差或外界其他干擾,出現免疫反應較嚴重,免疫接種后10~14天出現明顯血便,或雞舍卵囊數量在21~28日齡達到高峰期時易出現過多血糞,這時要使用抗球蟲藥來控制免疫反應。一般可使用抑制球蟲繁殖的藥物,如磺胺喹噫啉、氨丙啉等來控制球蟲病的癥狀。
5使用球蟲疫苗存在的問題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在我國推廣使用球蟲疫苗存在問題主要包括:(1)人們對球蟲疫苗的認識不夠,未被廣泛接受;(2)球蟲疫苗蟲株的標準化和合法化生產問題;(3)球蟲疫苗的蟲株大量繁殖與規模化生產問題;(4)球蟲疫苗的推廣使用技術問題;(5)免疫效果判斷與免疫失敗的控制技術問題;(6)各個球蟲種的鑒別仍是廣大獸醫工作者和技術專家面臨的問題。過去依靠傳統的方法已不能準確反映實際情況。現在的基于染色體內重復序列PCR擴增的方法雖有不少應用,但有待進一步研究,才能為以后球蟲病的防制確定更優化、更完善的策略。
6抗球蟲藥與球蟲疫苗輪換使用是控制球蟲病的長遠策略
筆者經過2~3年的試驗證明,球蟲疫苗與抗球蟲藥輪換使用方案,已取得很好的防治效益。這種輪換使用方案是:以球蟲疫苗在同一雞舍或雞場2~3批肉雞連續使用后,按傳統的方法用抗球蟲藥2~3批雞,再換用球蟲疫苗免疫2~3批雞,依此類推輪換。其效果包括:(1)使藥物敏感性的疫苗蟲株逐步代替田間強毒株,減少雞舍中各種野毒球蟲及降低其致病力;(2)使雞舍內存在的各種艾美球蟲對各種抗球蟲藥的敏感性逐步恢復,克服球蟲對抗球蟲藥的日愈嚴重的抗藥性問題,有利于對多重耐藥性的野毒蟲株的凈化。實踐應用證實,在同一雞舍中應用這種輪換方案,養雞的總體效益要明顯優于單用球蟲疫苗或使用抗球蟲藥的效益。
7體會
7.1免疫預防的優點
我們在應用推廣試驗中看到,在各種養雞場均有許多使用球蟲疫苗成功的例子,無論是飼養期較短的白羽肉仔雞(6周齡或更小齡期),還是飼養期較長的黃羽肉雞或后備種、蛋雞,都可以連續安全地使用球蟲疫苗。使用球蟲疫苗中的致弱系或藥敏性球蟲株能取代在該雞舍或雞場中存在的現場強毒、抗藥性球蟲群體。在使用球蟲疫苗的第二批及其后的各批雞,其生產性能要優于同一雞舍(或雞場)中第一批使用疫苗的雞或以往使用抗球蟲藥的雞。在雞舍內建立起以致弱系或藥敏性球蟲為主體的球蟲群體,從而抑制現場強毒性和抗藥性球蟲的增殖。使用球蟲疫苗,可降低幼禽死亡率,改善生長不均和提高生產性能,使雞群健康改善、死亡率降低。
7.2現階段應采取綜合防治的措施才能很好地控制球蟲病。
目前球蟲是難于凈化的。在我國,農村養雞占很大部分,還有很多養雞環境較差,所掌握的養殖技術參差不齊,使用球蟲疫苗的操作技術較復雜,有些疫苗蟲株可能出現“返強”現象,所以易出現免疫失敗。筆者認為要控制好球蟲病,單靠球蟲疫苗是不夠的,應采取綜合的防治措施,包括從環境與管理、疫苗、藥物等角度來考慮。從環境的角度考慮,應搞好養殖環境清潔衛生,降低環境中的球蟲卵囊數,避免環境卵囊的過度污染,改善養雞生產環境;使用球蟲疫苗可激發一定的免疫力,但必須防止免疫力不足而出現的免疫失敗;科學地使用藥物,注意球蟲的耐藥性問題。
總之,我們總是希望與一般的病毒或細菌病的免疫控制一樣,通過免疫學方法完全控制好球蟲病。在我國球蟲疫苗的廣泛應用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推廣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強。但我們始終相信隨著免疫技術研究的不斷完善,免疫防制法必然代替化學防制法,使免疫學方法防制球蟲病真正成為既有效又安全的方法。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