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雞馬立克氏病(MD)是由皰疹引起的一種傳染性腫瘤病。病雞的外周神經、內臟器官、性腺、眼球、虹膜、肌肉及皮膚發生淋巴細胞浸潤和形成腫瘤病灶,最終因受害器官功能障礙和惡病質而死亡。近幾年來,免疫雞群仍發生MD病例。有的雞群免疫后發病率仍高達10%~40%,給養雞業帶來極大地經濟損失。現將一典型病例介紹如下:
2004年3月10日,河北省威縣王某從某種雞場購進海蘭灰蛋雛雞1000只,種雞場在雛雞1日齡時全部注射了馬立克氏病的火雞皰疹病毒(HVT)疫苗,每只皮下注射0.2mL。這批蛋雞飼養到2個月齡后陸續發病,3~4月齡達到發病、死亡高峰期,經隔離、撲殺處理,6~7月齡后雞群狀況漸趨平息,這批蛋雞共發病345只,死亡224只,病程較短,病雞精神沉郁,羽毛松亂,走路遲緩,有的病雞癱瘓,呈劈叉姿勢,食欲減退,貧血,拉綠色或淡黃色稀糞,病雞極度消瘦,最后高度衰竭而死亡。
病理變化:剖檢病雞15只,呈現內臟型馬立克氏病的典型病變占80%,肝、脾、腎和卵巢等臟器均有不同程度的腫大或腫瘤結節,肝腫大尤為明顯,有的顏色淡如豬脂,腫瘤組織呈彌漫性浸潤,肝表面粗糙呈細小的顆粒狀,肝臟腫大2~3倍,幾乎占據了整個腹腔,有的肝臟發生多發性腫瘤,切面平滑,呈灰白色。卵巢腫大或呈腫瘤樣病變,葉狀外觀消失,嚴重的呈菜花狀。兩側腎均腫大,質脆,表面和實質中散在大小不等灰白色結節。脾腫大幾倍,質脆、色淡、切面可見灰白色油脂狀腫瘤結節。一側或兩側肺有灰白色腫瘤。法氏囊萎縮,皺褶不均,未見肉眼腫瘤。腺胃腫脹呈氣球狀,胃壁肥厚,質堅實,漿膜下或切面上可見灰白色腫瘤結節。心外膜,心肌中可見彌散性腫塊或有單個的或多發性的腫瘤結節,隆突于心臟表面,高粱米粒乃至黃豆大小。胸肌和腿部肌肉上有腫瘤結節占20%,呈現神經型典型病變占40%,病變神經水腫,變粗,橫紋消失,黃白色或灰白色,有的呈結節狀。
血清學檢驗:采病雞羽髓12份,雞群中隨機采羽髓13份,分別做馬立克羽髓瓊擴試驗,檢查結果表明,5份被檢雞羽髓與馬立克氏病陽性血清呈現陽性反應。其中,病雞9份,群體6份。陽性率為60%,病雞陽性率為75%;雞群中隨機取樣陽性率為46%。因此,確診為雞馬立克氏病。
經調查,該雞場以前曾陸續發生過馬立克氏病,是老疫區。馬立克氏病的免疫發生期較晚,經免疫15~21d后才能產生有效的免疫力,是目前我國使用的火雞皰疹病毒(HVT)疫苗接種后的免疫保護率僅達50~80%,而該場進雛前雞舍又未經較長時間的空舍,再加上雛雞舍與大雞舍間隔距離較近,又不注意隔離,人員流通頻繁,消毒措施跟不上,雛雞早期容易受到野毒的攻擊,野毒一旦先占領靶細胞后,疫苗毒株就不能很好地增殖,抗體的產生就不理想,因此,易造成免疫失敗而感染發病。早期感染可能是該場這批已免疫接種的蛋雞爆發雞馬立克氏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對一些污染嚴重的雞場,最好進行馬立克氏病疫苗二次免疫,一般在10~21日齡進行第二次加強免疫注射。第二次加強免疫是在激發第一次免疫注射已致敏的免疫記憶細胞,引起更強烈的免疫應答,增強了對馬立克氏病的免疫力。因此,馬立克二次免疫,必須在搞好衛生消毒,加強飼養管理,綜合性防制于1日齡注射的基礎上進行,效果才為理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