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ILT)是由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引起的以劇烈咳嗽、氣喘、高度呼吸困難和氣管內有血樣滲出物等為特征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育成蛋雞感染該病多有報道,而蛋雛雞感染比較少見,現將我縣某村養殖戶王某所養海蘭褐蛋雛雞發生該病診療清況報告如下:
一、發病情況
我縣某村養殖專業戶王某飼養海蘭褐蛋雞2000余只,48日齡發病。發病率26%,死亡率在3%左右。
二、臨床癥狀
病雞表現呼吸困難、抬頭伸頸,并發出響亮的喘鳴音,呈下蹲姿勢,咳嗽時疼痛甩頭,甩出血性痰液。嚴重病雞扒開嘴后可見喉頭部有被血性痰液或纖維蛋白凝塊堵塞,常窒息而死亡。病雞排黃綠色稀糞,食欲減少或廢絕。個別雞除表現呼吸癥狀外,還伴有結膜炎癥,眼結膜紅腫,流淚,流鼻液,分泌物從漿液性到膿性,嚴重者可導致眼睛失明。
三、病理剖檢變化
剖檢病死雞可見氣管和喉頭粘膜明顯充血、出血和肥厚,氣管上皮壞死,出血性氣管炎和喉炎,氣管腔內有大量滲出物及凝固似紅綾子樣的血性痰液,有假膜的很容易剝離。鼻粘膜充血、肥厚,腔內有大量粘液,喉頭處有干酪樣栓子。有的病雞還伴有結膜炎變化,常見眼瞼周圍腫脹,結膜充血,水腫,有時有點狀出血,下眼瞼水腫,角膜出現潰瘍等病理變化。
四、診斷
1.根據該雞群的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剖檢變化初步診斷為雞傳染性喉氣管炎。
2.實驗室診斷:在無菌情況下取病死雞的氣管研磨,制成勻漿,放冰箱內反復凍隔三次,離心取上清液接種9~12日齡的雞胚絨毛尿囊膜,48小時并出現痘斑,核內有包涵體,得以確診。
五、防治
1.對該雞群用ILT弱毒疫苗進行緊急免疫接種。按羽份稀釋后刷肛。為降低免疫引起的應激反應,免疫前按每只雞5000單位鏈霉素和0.02毫克地塞米松噴霧,飲水添加電解多維。對個別較為嚴重的雞只用地塞米松和卡那霉素配合進行滴口,每只用卡那霉素2萬單位,地塞米松0.03mg,每天2次,連用3天,癥狀得以緩解。
2.大群用雙花、連翹、板藍根、蒲公英、地丁、黨參、黃茂、麥冬、桔梗、射干、生甘草等中藥組方共末水煎飲水,渣拌料喂服,并配合強力霉素飲水。嚴重者進行滴口治療,用藥5天后基本得到控制。
3.對于呼吸困難的雞可徒手扒開雞嘴,觀察病雞的喉頭有無血凝塊或纖維素阻塞,如有阻塞,可用鑷子將其夾出,以免窒息死亡。
六、小結
1.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是由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急,死亡快,嚴重影響養雞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在發病后,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進行綜合性防治,效果較好。在疫區,隔離病雞、嚴格消毒、免疫接種是控制該病的有效措施。
2.由于該病是病毒性疾病,筆者認為在治療時應采取中西醫結合進行治療較好,可采用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利咽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藥物效果較好。
3.雞群發生該病后容易并發和繼發慢性呼吸道病、雞傳染性鼻炎、大腸桿菌病等。因此,在治療本病的同時用抗菌藥物防治繼發感染病,也是降低死亡的重要措施。
4.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主要感染雞。過去認為在發病日齡上主要發生在80日齡以上的雞群,80日齡以下的雞群很少發生。但由此看來40日齡左右的雞群也能發生此病。
5.免疫接種的方法可采用點眼、涂肛,為減少應激反應,不要采用飲水和注射。正常情況下,接種3~4天后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反應,有時可出現結膜炎和鼻炎,眼瞼腫脹,一般在1~3天內消除。由于發病日齡提前,因此在制定免疫程序時,首免應在40日齡進行,二免在80日齡進行,不能提前和拖后。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