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雞熱應激是指在盛夏高溫環境下,雞的體溫調節及生理機能趨于紊亂而發生的一系列異常反應。雞發生熱應激會造成蛋雞的生產性能下降,嚴重者出現休克,甚至發生死亡的現象。雞沒有汗腺,其體內熱量的散發主要是依靠增加呼吸次數來進行的。試驗表明,成年蛋雞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0~25℃,表現為生長快、產蛋率高、飼料轉化率最好;當環境溫度高于28.5℃時,雞體溫升高,采食量減少,飲水增加;當環境溫度長時間超過37℃時,雞群將出現死亡。因此,在炎熱的夏天,必須認真分析雞群熱應激發生的原因,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把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筆者遇到一例生石灰加劇熱應激的病例,現把發病情況及診治過程介紹如下。
1發病情況2004年7月,衡水市河沿鄉李家莊某養殖戶飼養尼克T蛋雞2800只,當時氣溫高達37℃以上,雞群恰恰處于產蛋高峰期,雞群采食量減少,產蛋率下降約20%,當天挑出癱雞、死雞共27只。第2天早晨又發現死雞19只,癱雞18只,遂來電話要求筆者前去就診。發現雞舍異常悶熱,地面撒一層厚厚的白灰,雞舍屋頂安裝了4個電扇,空氣中彌漫著石灰小顆粒。部分雞根本不采食,臥于籠底且很少活動,雞冠發紺。經詢問,得知靠近道路兩側最近的死亡較多,盡管采用人工上水,每20min左右就加水一次,但供水量遠遠不能滿足雞群置于高溫環境對飲水量的需求。
2臨床癥狀主要表現呼吸困難,伸頸張口呼吸,部分雞喉內發出明顯的呼嚕聲;精神委靡,羽毛蓬松,翅開張下垂;大部分雞頻頻想喝水,雞冠發紺;體溫達44℃以上,軟殼蛋和破蛋率明顯增多。
3剖檢病變多無特征性病變,嗉囊內充滿水樣內容物;氣管內有多量泡沫樣黏液,大多數胸腔彌漫性出血,血凝不良;肺瘀血,有的壞死;心外膜充血,腹部脂肪、心冠脂肪出血;卵巢充血明顯;腸壁變薄,大部分腸黏膜已脫落,腺胃壁變薄,變平且缺乏彈性;腦膜充血水腫;個別死雞的泄殖腔外翻,子宮內有成型的雞蛋。
4病因分析
4.1雞舍布局不合理雞舍前有高房,阻擋了夏季季風的主方向,使舍內空氣凝滯而不通暢,雞舍窗戶釘有紗窗,密不透風,導致雞舍悶熱異常,是造成雞群發生熱應激的主要原因。
4.2地面生石灰加重熱應激養殖戶為了消毒在雞舍地面撒了一層白灰,養殖人員的走動和雞群的躁動,以及四臺電扇的扇動,使雞舍空氣中彌漫著大量的白灰小顆粒。由于雞沒有汗腺,雞群靠張口呼吸而散熱,于是白灰小顆粒被雞只吸入口腔、氣管,生石灰遇水產生熱量,從而加重了雞群的中暑癥狀。尤其挨著雞舍道路最近的雞只,中暑嚴重,死亡較多。
4.3供水不足由于該雞舍采用人工上水,每半小時上一次水,水槽淺,容水量小,不能及時供給雞群體大量清潔的飲水,因而滿足不了雞體因散熱所需要的水分,尤其在晚上,管理人員困乏,空氣悶熱,更加容易出現雞群缺水的情況,這也是造成雞群中暑的重要原因之一。
4.4雞群密度大尼克T蛋雞品種在產蛋時期體型較大,一個雞籠中放4只雞,雞只活動空間過小,雞的體熱很難向外散發,加之環境氣溫高,空氣不流通,從而造成中暑。
5防治措施
5.1加強飼養管理
5.1.1仔細觀察雞群精心管理,細心觀察,發現中暑的雞只,立即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向其頭部噴灑涼水或直接用自來水沖,以盡快降低雞體溫。并在雞冠、雞翅部位扎針放血,同時喂給人丹4~5粒/只。
5.1.2采取有效措施增加供水設施,采用自動飲水器,及時為雞群供應清潔的涼水且不間斷。條件允許時,在飲水中放一些冰塊。清除地面的白灰,增添電扇,加強通風;減小雞群密度,每個雞籠最多放3只,盡量減少雞只之間的輻射熱;每天11∶00~16∶00,在雞舍屋頂噴水,最好采用自動噴水,保持屋面潮濕,可使舍內氣溫降低5~8℃,定時往雞身上噴水,同時噴霧消毒,及時降低雞的體溫;及時清除舍內雞糞,減少雞糞發酵散熱,盡量保持雞舍干燥。
5.2改變飼喂時間飼喂時間要盡可能避開一天中氣溫較高的時期,可在早、晚涼爽時飼喂,飼料供應要充足,力求滿足雞體生產所需要的營養,以避免夏季因采食量不足而導致蛋重小、蛋清稀薄的現象。
5.3藥物治療
5.3.1采用西藥治療飼料中加入0.1%的延胡索酸和0.05%的維生素C,飲水中加入0.63%的氯化銨和0.2%氯化鉀飲水,能明顯緩解熱應激,起到增進食欲、提高治療的效果。
5.3.2配合中藥治療黨參80g,麥冬40g,五味子50g,石斛40g,白芍40g,甘草60g,葛根50g,藿香70g,茯苓70g,板藍根40g,生地40g,研磨成粉,拌在料中,3~4g/(只?天),連用3~5天。
5.3.3調整飼料配方夏季氣溫高,雞只采食量不足,必然造成生產性能的下降,所以應及時調整日糧營養水平。在提高營養水平時,應注意日糧的蛋白能量比,不能使蛋白質水平過高。一般在氨基酸平衡的情況下,粗蛋白質水平以16%~17%為宜,同時把飼料的能量水平降低10%左右,并適量添加食鹽和貝殼粉,滿足因采食量下降而造成營養不足的需要。飼料中適當添加維生素C、E、K及小蘇打等添加劑,可有效地減輕高溫對雞的危害,提高雞的生產性能。
5.3.4盡量減少應激高溫對雞是一種應激,高溫時雞只體溫調節功能的發揮有一定的限制,如此時再有其他強烈的應激,勢必破壞雞體自身的保護機制所維持的熱平衡而造成中暑。所以高溫時期,盡量保持雞群安靜,減少對雞群的應激。
采用以上措施后,除個別中暑嚴重的雞只淘汰外,經及時治療,5天后雞群恢復正常,產蛋率逐漸上升,破蛋率減少,蛋重增大。半月后,又達到產蛋高峰。
在實際生產中,許多養殖戶采用生石灰殺菌消毒,但直接撒在地面消毒的方法不僅不科學,而且有害。建議廣大養殖朋友配成10%~20%的石灰乳,再定期噴灑在禽舍地面、糞池或涂刷雞舍墻壁,消毒效果最好。切忌直接把生石灰撒在雞舍內消毒,因為畜禽活潑好動,引起生石灰小顆粒四處飛揚,刺激雞群的皮膚和呼吸系統,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會更加加重雞群的熱應激。所以,夏季為了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必須加強飼養管理,采取降溫措施,增強雞群體質,提高抗熱應激能力,并且細心觀察,發現中暑現象,及時采取降溫救治措施,使雞群安全度過夏天,盡量減少高溫帶來的損失。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