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幾年來,尤其是從2002年以來,肉仔雞傳染性囊病并發非典型新城疫的病例在臨床中逐漸增多,如診療不當常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或導致發病雞群的提前淘汰。因此,本病的發展和流行應引起高度重視。現將其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剖檢變化、治療措施以及診治體會作一概述。
1流行特點
1.1發病普遍,肉仔雞飼養密集區(養殖小區)和非密集區(小規模農戶飼養),均有可能發生本病。
1.2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夏兩季相對多見。
1.3發病日齡多為15~40天之間的肉仔雞群。
1.4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復雜,容易誤診,從而導致較大的經濟損失。
1.5免疫雞群仍可發生本病,這可能與免疫程序不當,雞傳染性囊病病毒、新城疫病毒可能出現新毒株以及毒力增強有關。
1.6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高低與有無及時采取正確治療措施和飼養管理的好壞以及環境的優劣有直接關系―飼養管理跟不上、環境衛生差的雞群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增高;診治不當常造成發病雞群的提前淘汰。
2臨床癥狀
患病雞群精神委頓,呆立捫堆,低頭縮頸,羽毛松亂,體溫升高,食欲減退(開始發病時采食量無明顯變化,2~3天后采食量明顯下降),飲水變化不明顯(發病2~3天后才下降),雞群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癥狀(如打噴嚏、甩鼻、呼嚕等),糞便顏色、形態不一(或黃綠色或黃白色或綠色稀糞,有的還會出現“蛋清狀”的水樣糞便)。發病初期雞群出現零星死亡,3天后死亡率明顯增高。有的病雞兩腿麻痹,運動失調,翅下垂,最后癱瘓。
3剖檢變化
氣管充血、出血,黏液增多,有的心冠脂肪出血;腺胃與食道移行交界處下部、腺胃與肌胃交界處上部有出血帶,有的小腸外觀可見數個大小不等、長短不一的黃色泡沫段(剪小腸段內容物呈橘黃色、稀薄,腸黏膜脫落.腸壁變薄、缺乏彈性,稍用力即斷,腸壁毛細血管充血或出血,與周圍界限明顯),有的腸道不規則出血(斑點狀、條狀或塊狀出血),個別雞腸道內有“棗核”樣或“島嶼”狀出血、潰瘍,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肝腫大、有肋壓痕跡,呈紅黃相間的條紋狀;腎不同程度腫大,輸尿管尿酸鹽沉積明顯;有的法氏囊腫脹,外觀有黃色膠凍樣物質覆蓋,內心黏液,嚴重者法氏囊明顯出血、腫大;腿肌、胸肌出血不規則(斑點狀、刺狀、塊狀出血)。
4診斷
由臨床癥狀、剖檢特征、流行特點等可初步作出診斷,確診有賴于實驗室檢查。
5治療措施
可選用專治傳染性囊病和新城疫的高免血清或特異性球蛋白肌注;白天飲水中加適量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晚上飲水中加適量健腎利尿藥;料中拌入抗病毒中藥加腸炎藥物,連用3~5天。
6討論與體會
6.1由于本病的臨床癥狀以及剖檢變比較復雜,因而在診斷和治療上很容易出現誤區。如僅診斷為雞傳染性囊病,只采取傳染性囊病蛋黃抗體+抗生素治療的措施后,雞群癥狀會有―定程度的減輕,但很快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如只診斷為非典型新城疫,于是緊急免疫接種,其結果不但沒有控制病情,卻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因此,基層畜牧獸醫工作者在臨床實踐中一定要仔細觀察與剖檢,必要時取病料送實驗室診斷,以更快、更準確的診斷疾病,以防誤診。
6.2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科學免疫接種和藥物預防,對于本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養雞生產中必須予以重視。
6.3本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剖檢變化等并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飼養環境的變化、藥物的應用以及時間的推移,本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剖檢變化等也會不斷發生新的變化。因此。禽病防治工作者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同時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研究、探索、總結其病變的原因和有效防治措施,更好地促進家禽業的健康發展。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