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雞群受應激情況
2004年11月22日,鹿泉市某雞場4周齡~5周齡肉雞轉入育成舍后,舍溫由25℃左右降至18℃左右。26日中午~27日凌晨刮6級~7級大風,雞舍鐵質門窗因大風而“哐哐”作響,舍內溫度由18℃左右降至12℃左右。27日對雞群進行新城疫Ⅳ系疫苗滴鼻、點眼,并對每個雞籠的飼養密度進行調整。11月29日中午~30日中午又刮6級~7級大風。
二、臨診癥狀
轉入育成舍后,雞群第2天開始咳嗽,流鼻液,氣管噦音,拉乳白色稀糞。發病后期則表現為精神沉郁,呼吸困難,羽毛直立,雞冠、肉髯、皮膚發紺,臨死時體溫下降。典型癥狀為腹部膨大,腹部皮膚變薄發亮,用手觸壓有波動感,抓雞時,有的雞突然抽搐死亡。
三、剖檢病變
病初死亡的雞表現為肝臟嚴重腫大或破裂出血,肺臟淤血,氣管及喉頭出血并有黏性黃色分泌物,氣囊混濁,脾臟腫大,腎臟腫大或有尿酸鹽沉積,心包積液增多,腹腔積液投有或很少(50毫升以下)。大批死亡的第四天,80%以上的死雞剖檢時從腹腔流出大量淡黃色或淡紅色的液體,液體量200毫升~500毫升不等,有的混有淡黃色團塊樣絮狀物。肝腫大或萎縮硬化,膽囊腫大,肺臟呈彌漫性充血、淤血腫大,心包內積有大量淡黃色液體,右心房肥大,腎充血腫大或有尿酸鹽沉積,脾臟充血腫脹,腸道淤血、水腫,小腸前段呈紫紅色。
四、診斷
根據以上分析,診斷為轉群、降溫等應激因素造成雞霉形體感染后暴發雞腹水綜合癥。
五、治療及結果
出現癥狀后,以強力霉素治療3天,未見好轉,并開始成批死亡,每天死亡20只~25只,32日齡~36日齡時達死亡高峰,日死亡率為3%~4%。第四天起改用中藥咳喘靈拌料、環丙沙星飲水,治療5天后雞群咳嗽、喘鳴等癥狀消失,呼吸困難癥狀減輕,霉形體病得到控制。之后用土霉素和環丙沙星按預防量交替用藥,未發生其他疫病;用中藥“腹水消”消除腹水,但無效;使用16號針頭對腹水明顯的病雞進行腹腔穿刺,放出積液,使死亡時間推遲2天~4天。這樣,日死亡率降為1.5%左右,直到50日齡全部出欄。
六、分析與建議
1.我國肉雞場普,遍發生霉形體病,氣溫突變、通風不良等降低雞體抵抗力的各種因素均可促使雞霉形體病的發病流行。肉仔雞腹水綜合癥是一種綜合性應激病,寒冷、雞舍通風不良等誘因都可促使腹水綜合癥的發生。這次發病的主要原因,一是舍溫突然大幅度下降,加上轉群造成的應激導致霉形體病的發生,促進并加重了腹水綜合癥的發生。二是發病后又遇劇烈聲響、免疫接種等應激因素,并且舍內的溫度再次下降并保持在12℃左右,加上窗口用塑料布封閉,造成通風換氣不良,使腹水綜合癥持續發生。
2.加強肉仔雞冬季的飼養管理,要求育雛后期舍溫保持在25℃左右,育成初期保持在20℃以上,育成中后期保持在15℃以上,要防止冷熱不均或忽冷忽熱。
3.在設計和建造雞舍時要確保雞舍的保暖和通風裝置運轉良好,盡量減少和降低因轉群、氣候突變、接種疫苗等造成的應激。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