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隨著集約化養雞的不斷發展,雞病的發生也出現了新的變化,細菌病和病毒病及寄生蟲病混合感染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筆者在臨床工作中,遇到了組織滴蟲病與新城疫、葡萄球菌病混和感染的病例,由于這三種病混合感染少有報道,故報道如下:
1發病情況
2004年4月26日,我市李某飼養的三黃肉雞3500只,7日齡首免lasota系滴鼻點眼,21日齡二免lasota系飲水。5月18日開始每天死亡3~5只,5月21日雛雞死亡突然增至30余只,當日即來就診。
2臨床癥狀
雛雞突然食欲減少,重的病雞食欲廢絕,精神沉郁,站立不穩,眼半閉,頭頸下垂,羽毛逆立,呼吸困難,張口喘息,口腔黏液增多。有的病雞胸腹部及腿部皮下充血和血腫,呈紫色或紫黑色,觸之有波動感。有的病雞排白色、黃色和綠色糞便,有的病雞排血便。
3病理解剖
口腔內有泡沫黏液,喉頭水腫有出血斑點,氣管黏膜稍有水腫出血,有血樣滲出物。胸腺腫大有出血。腺胃黏膜腫脹,乳頭有少量出血,擠壓時有多量血樣分泌物。十二指腸、直腸、泄殖腔出血。十二指腸集合淋巴濾泡腫脹,周邊有出血。盲腸顯著腫脹,有顆粒樣出血,盲腸壁變厚,腸腔內被干酪樣物阻塞,黏膜有出血及潰瘍。肝臟腫大,表面呈條紋狀外觀,心臟冠狀脂肪有針尖大出血點。脾臟腫大。腎臟腫脹出血。病死雞胸部、翅膀下、腿部皮下有出血性水腫,呈深紫色。
4實驗室診斷
4.1寄生蟲檢驗取病雞的新鮮盲腸內容物立即用溫生理鹽水稀釋,制成懸滴標本鏡檢,鏡下可見活動的不完整的圓形蟲體,約8~10毫米。內質呈網狀,有一根鞭毛,在水流中做鐘擺樣運動,判定為組織滴蟲。
4.2細菌學檢驗無菌采取病雞的心、肝、脾、組織做普通瓊脂平板培養24小時后觀察,培養基長出黃白色、表面隆起、濕潤光滑、邊緣整齊的1~2毫米大小不等的圓形菌落。挑取菌落做革蘭氏染色鏡檢,菌體為革蘭氏陽性的球菌。然后通過凝集酶實驗玻片法,進行致病性鑒別,挑取新鮮菌落加兔血漿混合,立即觀察,呈現凝集顆粒,判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4.3新城疫HI抗體檢測隨機抽取二免后第3天的雞30只,進行新城疫Ⅲ抗體檢測,結果HI效價在2log2~5log2之間,抗體滴度表現參差不齊,說明新城疫免疫不確切。
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解剖變化及實驗室檢驗結果,確診為雛雞組織滴蟲病混和感染雞新城疫、葡萄球菌病。
5防治措施
5.1環境衛生消毒加強舍內外環境衛生管理,及時清掃糞便,飼喂營養全面的飼料,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的發生。環境消毒,用0.3%過氧乙酸帶雞噴霧消毒,1次/天,連續3天。
5.2治療
5.2.1新城疫高免血清肌注0.5毫升/只。
5.2.2二甲基-5-硝基咪唑,按0.06%~0.08%加入飼料中飼喂,療程5~6天。
5.2.3復方氨芐青霉素鈉混水口服,每千克體重0.1克,每日2次。
5.2.4應用抗應激多種維生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經過以上綜合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6病因分析
雛雞新城疫、組織滴蟲病、葡萄球菌病混合感染,臨床并不常見,分析其原因:
6.1混合感染筆者認為混合感染是免疫失敗的主要原因。雛雞先感染組織滴蟲病,引起機體免疫機能下降,致使新城疫免疫保護參差不齊,導致野毒感染雛雞,二免后使雞群發病率、病死率上升。當機體抵抗力極度下降時,葡萄球菌乘虛而入。
6.2野毒廣泛存在某些養雞戶防疫意識淡薄,只重視疫苗注射,不重視綜合防治工作。禽舍內外環境衛生較差,糞便清掃不及時,雞舍內有造成機體損傷的各種因素。病死雞隨處丟棄,沒有進行無害化處理,致使野毒在空氣中廣泛存在。
6.3各種應激因素的侵擾如雞群遇冷或熱的應激,環境條件的改變,飼料的營養不全面及各種應激因素的侵擾等,都會造成多種疾病的混合感染。
6.4免疫時機不當一些養雞戶對雞群免疫程序生搬硬套,不能科學地依據雞群的免疫效價,做好預防接種工作。筆者認為在養雞生產中,要根據雞群的抗體水平、首免日齡避開母源抗體的高峰期,也不能遲于母源抗體低于保護的臨界值(即4log2)。當抗體滴度低于4log2以下時,應及時做好預防接種。
6.5免疫操作規程不當在免疫操作過程中,雞群采用點眼、滴鼻時有可能遺漏個別雛雞。水質差或疫苗存放不當等問題,都會影響雞群的免疫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