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羅曼褐殼蛋雞由德國羅曼育種公司培育,該品種具有產蛋性能高、性成熟早、產蛋高峰維持時間長等特性;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及較強的抗病能力,死淘率低,飼料轉化率高,蛋品質良好,并且具有耐熱、安靜、不神經質、易于管理等優秀品質。根據筆者近幾批的飼養經驗,結合蛋種雞生長發育及生產的各個不同時期來分階段敘述,望給同行一點啟示。
1育雛期(0~4周齡)
育雛期的管理目標:通過給雛雞提供適宜的雞舍環境條件和充足的營養,并通過公母分飼,使種公母雞的體型能各自均勻地生長發育,達到合適的骨架和標準體重。
進雞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包括雞舍的徹底沖刷、清潔、消毒,及各種設備的調試、雞舍的預溫等工作,因為這是育雛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1~4周齡是雛雞的各個系統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雛雞各組織器官從功能的不健全到逐漸發育完善,雛雞對外界的各種應激因素的抗逆性很差,主要依靠母源抗體的保護免受損害,極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而出現病理現象甚至死亡。因此,要根據雛雞的生理特點,加強各項工作,細心管理。
一般前4周要求封閉育雛,落實好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要注意控制好育雛舍的溫度(特別是育雛傘下雞背、墊料、飲水的溫度)、濕度(50%~70%)及通風換氣工作,適時給雛雞加水加料,并給予充足的光照時間和強度,讓雛雞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能在良好的通風情況下,保持正確的育雛溫度,這是育雛成功的基本條件。育雛初期能否正確保溫和通風,對于日后的體型發育、健康和抗病能力均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把育雛舍緊緊關閉,才能維持應有的溫度,這樣會造成舍內通風不良。平養育雛建議使用育雛傘進行溫差育雛法效果較好。
喂料管理:羅曼褐種雞從第1天起,就必須給雛雞提供高能(12.12~12.33MJ/kg)、高蛋白(21%)、高質量且營養均衡的幼雛料(也可使用肉雞幼雛料),直到滿4周,目的是建立良好的骨架發育。少喂勤添,刺激食欲,使之盡快達到標準體重。每50只小雞提供一個干凈的料盤,最初幾天要采取少量多次的飼喂方式,要讓雛雞盡快學會使用常用的喂料設備,3日齡做完球蟲病疫苗免疫后,換料桶。
公母分開飼喂:由于公雛體型較小,若開始時混養,則公雛的體型在4周齡得不到應有的發育,影響以后的受精率。
飲水管理:喂料前,應讓小雞先喝2~3小時的涼開水。為緩解長途運輸對雞的應激,可在飲水中添加3%的白糖或電解多維,但飲用時間不可太長,一般6小時左右,否則會出現糊肛現象。重點教弱小的不會飲水的小雞,這對提高成活率有較大幫助。7~10日齡后過渡到自動飲水器,須確定小雞已經學會使用新的飲水設備后,才可以將飲水器移走。
光照管理:育雛前3天,24小時光照,燈光愈亮愈好。第4天改為22小時,光照強度降為20lx即可,一周后降為20小時,第二周起改為18小時。育雛期使用這種遞減式的光照程序,目的是有更多的時間采食飲水,以早日建立良好的體型。
注意預防球蟲病及慢性呼吸道病的發生。對于球蟲病的預防,一般采用3日齡球蟲病疫苗噴料免疫,但要注意免疫后加強雞舍的墊料管理以及輔助用藥,確保免疫成功。
斷喙管理:在理想的雞舍條件下,斷喙是不必要的,但它可以預防雞只的啄羽行為,例如在光照太強的雞舍、不平衡的飼料營養結構、通風不良、密度太大、雞舍環境過吵等的情形下,各周齡的雞只都會發生啄羽行為。由于羅曼蛋種雞體重較小,生長慢,我們一般要求7~10日齡進行正確斷喙,這樣對于雛雞的應激較小。注意斷喙時一定要由專業技術人員操作,以確保斷喙質量。斷喙后3~5天,適當提高育雛溫度,并增加飼料量,斷喙前后兩天,在飲水中添加維生素K,以使燒傷處盡快愈合。
總之,5周齡以前雞群能否正常生長發育是整批雞盈利的關鍵。
2育成期(5~18周齡)
此階段的管理目標:通過給雞群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和理想的營養,使種雞在達到性成熟之前能建立良好的體型和使雞群有良好的均勻度。
所謂體型就是正常的體重建立在良好的骨架上,所以體型是骨架和體重的綜合表現。而良好的骨架發育是維持產蛋期間高產能力及優良蛋殼品質的必要條件。若種雞骨架小而體重大,則雞只會表現肥胖、產蛋性能不理想、早產、脫肛多、產蛋初期死淘率高等不良影響。
對于羅曼蛋種雞來說,飼料營養供給的方式直接決定體型的發展。我們通常以8周齡為界分前后兩個階段,前8周著重骨架的發育,關注脛骨的生長,到8周齡末雞群脛長能否達標相當重要,因為這影響到該品種能否發育到應具備的體型(包括體重和骨架兩部分)。若8周前骨架得到充分發育,以后骨架會長到應有的程度。從第9周起到準備初產,著重在體重的增長,即要有適宜的每周增重。在正常情況下,大約需18周的時間才能完成產蛋前期的體型發育,即體重達到1400g。
2.15~8周齡的管理要點
從第5周齡起,改為18.5%蛋白的小雞料,直到8周齡末。此階段雛雞的器官功能除性器官外日趨正常,能夠逐漸適應外界環境變化并具備了較高的抗病能力。所以這一階段是系統成熟及適應期,也是骨骼逐漸發育的開始,在保證飼料營養全價平衡的同時,給予適當的飼喂量,促使其日耗料達到標準。可以通過分群管理,平時和免疫時挑雞調群等綜合措施來調整提高雞群均勻度。
此期間要盡量做好傳染性喉氣管炎及禽流感的免疫接種。要特別注意8周齡前的體重必須達標,因為體重小的雞群以后的生產性能不會理想。如果飼料的營養成分符合標準,雞舍環境條件適宜,有足夠的采食和飲水空間,體重通常都能達標。如果不達標,應立即查找原因,及時糾正。前8周光照程序的制定原則,應實行漸減光照法,以雞群實際體重情況來決定光照時數。
2.29~12周齡的管理要點
這時期,后備雞活潑喜食,體格堅實,對飼料營養要求相對較低。育成雞是雞體骨骼及肌肉發育的重要時期。從第9周齡起,改為15%蛋白的大雞料,一直到16周齡末。大雞料與產蛋前期料或高峰料之間的代謝能差別,以不相差209kJ/kg為宜。如果相差懸殊,將會減低產蛋期的采食量而影響以后的性成熟和產蛋量。大雞料應含有11.50~11.70MJ/kg的能量及至少3%的粗纖維,目的使后備雞的嗉囊和腸道籍之擴長,培育種雞有較高的采食量,進而進入產蛋期。母雞有良好的采食量,將來有令人滿意的產蛋高峰和更多的產蛋量。
9周齡以后若體重達不到標準,必須檢查是營養不足或不平衡,還是管理上存在問題。無論處于任何季節的育成雞都要設法使其日糧耗量超過標準5%以上。必須建立正確的飼喂方式,每天至少有2小時的空槽時間,以刺激雞只的食欲。
由于本階段為粗飼期,相對容易患一些環境性疾病如大腸桿菌病、腸炎(如細菌毒素中毒),以及曲霉菌病、寄生蟲病等。要做好定期預防投藥及日常消毒工作,并及時投喂抗蠕蟲藥物。后期要著手疏散雞群密度并固定籠只數和籠位,對于平養蛋雞要開始設置產蛋箱。
另外注意:從第8周齡開始自然光照的漸增和漸減會影n向蛋種雞的性成熟的提早或延遲,因而8周齡起到體成熟(大約19周齡)之間實施恒定時間的光照程序,可促使雞群體成熟和性成熟的同步完成,從而得到良好的育成品質。
2.313~18周齡的管理要點
這是育成后期,也屬于產蛋前期,這時候雞體的生殖系統包括輸卵管、卵巢、睪丸及性腺進入快速發育期,雞冠開始長大,臉頰紅潤,羽毛光滑油亮,羽翼豐滿。
對于體重偏小或嚴重超標以及性發育不一致的個別雞應盡早發現并分開飼養。如有必要,應進行修喙,以防浪費飼料及啄癖發生。此時雞只日食量要接近100g,體重達到開產體重或略超標,并注意調整日糧使蛋白含量達到17%,鈣、磷含量提高,逐漸增加貝殼粉用量。為防止雞只開產前腹瀉,可降低飼料中粗纖維及石粉含量,或改用預產料。
光照控制要合理,不可延長光照時間或增大光照強度,時間也不應低于14小時,此為刺激母雞性發育的光照值。此時已經有個別雞只產蛋,因此應該把防疫工作在此前做完、做好。同時有必要對雞群進行產前預防投藥和驅蟲,以緩解雞體應激。要淘汰鑒別錯誤及發育不良的雞只,挑出最優秀的公雞,如平養100只母雞配10只公雞,籠養采用人工授精的保留4~5只即可。
注意要在15周齡以前完成轉群工作,并完成四聯苗的接種工作。轉群前產蛋雞舍要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消毒。轉群過程中要小心捉雞,以免造成骨折或損傷到正在發育的卵巢。轉群前后3天,要在飲水中多加維生素以減少應激。經常巡視雞群,分數次且充分的給料,最后一次的喂料應在晚間熄燈后給予。轉群后換為產前料,直到產蛋5%,再換為產蛋高峰料,目的是可以使雞群均勻度更好,對一些發育較慢的雞只,此時采食產蛋料后也有機會趕上,另外可以使一些早成熟的雞初產時或整個產蛋周期蛋殼質量好。
3產蛋期(18~72周齡)
管理目標:提供給種雞適宜的光照刺激和營養水平,確保種雞盡快達到產蛋高峰,并通過加強雞舍的精細管理,維持產蛋高峰,保持產蛋的持久性,生產出大量合格的種蛋。
產蛋期種雞的飼喂和體重管理:最準確最經濟的飼喂方法是以產蛋率、蛋重、體重、雞齡和采食量等為依據而進行飼喂。隨著日齡的增加,要相應制定不同的飼喂計劃來控制蛋重,避免雞只的營養過剩和不足。在產蛋期體重的測定也是必需的工作,種雞從開產到40周齡,體重還是在增加,這期間的體重必須保持在標準之內,這是達成理想產蛋的基本條件。每周照樣測定體重,40周齡后改為兩周一次。若雞群體重不能達標,則平均蛋重會變小,產蛋率下降也快。所以,從測定體重可判斷雞群是否正常,以便及時發現問題的所在,及時解決。40周齡后可以4周測定一次。
3.118~20周齡的管理
光照刺激的時機管理:育成期要經常注意雞群體重的發育,使其在18周齡達到1400g。羅曼褐種母雞平均體重達到1400g時,體型就發育成熟準備開產,所以體重一旦達標就應馬上延長光照時間,以刺激產蛋,使雞群進入產蛋期。若育成期間使用的飼料其營養成分偏高,或因雞舍偏低致使采食量增加的情形下,雞群的發育也會較快,可能在17周齡達到1400g,因此無論周齡大小,不要錯過光照刺激的時間。光照刺激的原則,每次光照增加時間以15~30分鐘為限,每周增加一次,至少8次,一直到產蛋高峰。每次光照時間不超過1小時。到最后所有的光照時間必須在15小時以上,但不得超過17小時。實踐證明,若每次光照超過1小時,高峰過后,體重下降快,產蛋性能差。體重未達到1400g以前,不要光照刺激,但如果體重未達到1400g而開始產蛋,性成熟較體成熟早,應立即改為產蛋高峰料。
從第17周齡開始使用含17.5%粗蛋白質的產蛋前期料,一直到產蛋5%改為高峰料,正常大約是20周齡。如產前料給予過晚點,則會降低雞群的采食量,而延遲雞群的成熟。由于良好的前期管理,雞群產蛋率平穩上升,一般由見蛋到開產50%產蛋率,需20天左右的時間,再經3周左右就達到高峰了。這一階段要隨時注意產蛋率的變化,加強飼養管理及日常工作,搞好環境衛生。在產蛋率上升期,光照時間逐漸增加,直至16小時恒定光照,光強10~20lx。
3.221~36周齡的管理要點
此階段使用產蛋高峰料。因為雞群中雞只達到性成熟的時間與消耗的料量有個體的差異,而且種雞還擔負著受精和孵化的任務,因此高峰料要堅持到50周齡。在產蛋高峰期每日每只的代謝能需求大約為1.25~1.30MJ。如雞群管理得當,則雞群會迅速達到高峰并維持良好的產蛋性能。應注意的是,產蛋舍內要有良好的通風系統,特別是產蛋高峰碰到炎熱的夏季時,只有保持雞舍內的涼爽,讓雞群舒適才會有良好的采食量,才可能得到應有的生產性能。要供給雞只充足的清潔飲水并自由采食,日糧營養全價,切忌隨意調整日糧配方。定期帶雞消毒,做好大環境及雞舍用具的消毒工作;注意防寒抗暑,遇到天氣干燥的季節在舍外多潑灑清水,增強防塵;夏季投喂解暑藥物,但要盡量減少化學藥物及驅蟲藥的使用,避免任何形式的免疫接種。
3.337~50周齡的管理要點
高峰后平穩期,飼養管理良好的雞群高峰后產蛋率仍在90%以上。這時的雞群由于產蛋高峰影響,體質開始下降,日糧消耗略有增加,雞群有脫毛換羽現象,蛋品質也稍有下降。要在日糧中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微量元素,同時全群進行預防性投藥,防止產蛋疲勞綜合征發生。產蛋期要每月進行一次抗體檢測,每隔6~8周進行必要的噴霧免疫接種,以提高雞群的抗病力。總之,要盡量延長平穩期間,使產蛋下滑減慢,多增效益。
3.451~72周齡的管理要點
產蛋末期,產蛋率呈下降趨勢,因為雞群經過一段緊張的產蛋階段后,生理上不能滿足平均每日50g蛋重的支出,在產蛋下降同時,容易發生猝死綜合征及腹水綜合征而導致死淘增多。這時要及時調整雞群均勻度,盡早淘汰沒有飼養價值的停產或極低產雞只。如果雞群均勻度好可以考慮進行強制換羽,當然也要根據市場行情而定。
為防止蛋殼質量下降所帶來的損失,要在飼料中添加利用度高的鈣源,并適時更換產蛋末期料以降低飼養成本,但同時也要避免雞只采食量過低造成失重。如貝殼粉及石粉的過量添加會使日糧口感下降,劣質豆粕引起消化紊亂等。
隨著蛋雞業規模化及疫病流行復雜化,養雞進入微利時代,科學的飼養管理更顯得重要。因此,要求我們要特別注意雞群各個階段的細節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