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在蛋雞規模飼養中,不論品種的優劣和規模的大小,減蛋是司空見慣的。但是,只要發現雞減蛋就說是減蛋綜合征,繼而使用疫苗和抗病毒藥品控制,或者在開產前使用疫苗預防,則是盲目的。因為,減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疫病的原因外,品種的差異、飼養管理不科學、營養不能滿足持續高產需要、管理不當導致的應激、雞舍小環境控制不符合雞的生長發育和生產需求(密度、粉塵、溫度、濕度、光照和噪聲、顏色超標和突然改變)、電磁污染等,均可以導致產蛋量的突然下降、高產期縮短或產蛋高峰推遲出現。在此,筆者通過剖析2005年冬季我省豫北、豫東、豫南地區蛋雞群產蛋下降(包括高峰期推遲、高產期縮短和無高峰期)原因,提出提高蛋雞產蛋率的一些關鍵技術措施,包括剖析、預防和控制產蛋綜合征,供廣大蛋雞飼養戶在生產管理中參考。
1減蛋和減蛋綜合征的剖析及辨別
1.1減蛋類型特征剖析常見的減蛋類型有如下幾種:開產期推遲、產蛋高峰推遲、高峰期畸短、沒有產蛋高峰和高峰期突然下滑。
1.1.1開產期推遲:指雞群到了18周齡左右未見初產,或者22~25周齡未達到開產要求的50%產蛋率。常見原因除了品種因素外,多見于日糧營養水平低或營養不平衡,最多見的是飼料蛋白質和維生素營養水平偏低。其次,光照不足導致開產期推遲的現象臨床也時有發生。主要是一些新投產的蛋雞飼養專業戶,由于缺乏科學飼養管理知識,不知道自18周齡起增加光照,依然執行16小時/日的光照制度。
1.1.2產蛋高峰推遲:指雞群22~25周齡間開產后,經4~8周后,產蛋率增長緩慢,遲遲不見進入產蛋率85%以上的產蛋高峰期。除了品種、日糧營養水平低或營養不平衡,以及光照不足因素外,應當考慮新城疫、H9型禽流感、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種雞群是否感染病毒性關節炎。
1.1.3高峰期畸短:一般的品種,產蛋率從85%上升到93%~97%的峰值,再從峰值慢慢下降到85%,歷時不少于18周。當產蛋高峰期不足18周,不同群均維持在16~18周之間時,多數是由于品種、品系的差異和飼料營養不足所致,有時飼養管理不當也可所致產蛋高峰期縮短;當同一品種或品系不同批次出現問題時,則從飼料營養水平和管理方面查找原因。產蛋高峰期只有14~16周的,多見于飼料營養不足或不平衡,以及飼養管理不當。產蛋高峰期只有8~14周的,多見于育成期發生疫病雞群。而產蛋高峰期低于8周,甚至不到4周的,稱之為高峰期畸短,要首先考慮產蛋高峰期發生疫病。如新城疫、H9型禽流感、產蛋綜合征、大腸桿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1.1.4沒有產蛋高峰:指22周齡以上雞群,產蛋率一直在60%左右徘徊的現象。在排除雞群品種、育成期發生疫病、感染H9型禽流感后,應考慮營養和環境因素和產蛋綜合征。電磁污染、放射性物質污染、噪聲和粉塵污染,以及高密度飼養、雞舍濕度過高、光照時間不夠、光照強度不夠,以及冷色調光等物理因素的影響,在臨床診斷時常被忽略,應引起注意。
1.1.5高峰期突然下滑:指進入產蛋高峰期的中前期,雞群在3~5日內產蛋率突然下降5%以上,以及在產蛋高峰末期產蛋率突然下降15%以上的現象。臨床應考慮應激、突發疫病和減蛋綜合征。
1.2減蛋綜合征盡管減蛋綜合征有多種毒株,但是由于EDS-76毒株發現最早,和其對產蛋的顯著影響,研究較多并生產疫苗進行防疫的是EDS-76,所以,多數學者常用EDS-76代表該病。該病是1976年荷蘭學者VanEck首先發現,并于1977年成功分離到毒株(EDS-76)的一種腺病毒,1978年北愛爾蘭學者MeFerran從患雞鼻黏膜病料中分離到病毒,命名為Mc-127。由于該病毒引起蛋雞、蛋鴨產蛋急劇下降(可使雞群產蛋率下降10%~50%,蛋的破損率可達38%~40%,無殼蛋、軟殼蛋達15%),為同非病毒性減蛋區別,命名為減蛋綜合征。此后,各國研究人員相繼分離出了多種病毒,已經報道的有英國BC-14株、D-61株,匈牙利B8/78株,臺灣省TN株,日本H-62株、Jap-1株、KE-80株和ME-80株,法國38株和77株,國內南京農業大學在首次從外地引進的海賽克斯雞中分離出EDS-76病毒株,命名為NE4株,江蘇農學院分離出H91-1株,江蘇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分離出GS-1株,四川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分離出CH-1株。這些毒株是否進行DNA的比對,是否具有同源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目前的研究發現,該病毒只侵害禽類。早期的報道認為鴨、鵝可以感染該病成為病毒攜帶和傳播者,但不表現臨床癥狀。產蛋雞感染該病后主要表現為輸卵管黏膜明顯充血、增厚肥大、管腔內充滿白色黏液或干酪樣物質,有時可見卵巢萎縮和腸道卡他性炎癥;在飼養管理正常的情況下,雞群在短期內出現精神差、厭食、羽毛蓬松、貧血、腹瀉等癥狀。在產蛋下降的同時,生產各種畸形蛋,如蛋殼皺縮,蛋形改變,蛋殼表面附著數量不等的石灰斑沉著,蛋殼顏色改變;褐色蛋蛋殼呈灰白色,或出現軟殼蛋、破殼蛋、無殼蛋;蛋清稀薄呈水樣,內有部分混濁的絮狀物。有的雞在產蛋前已感染該病,終生不再出現產蛋高峰。中雛感染該病后常無臨床癥狀,老齡雞感染該病時,在出現異常蛋前后可伴發輕度腹瀉癥狀。由于患病雞日齡不同,因而感染后臨床表現輕重程度也不同,對日后產蛋量的影響也不同,整個感染雞群的產蛋量在歷經突然大幅度下滑后又有所回升,但是不會達到下降前的產蛋率,群體周期內產蛋量曲線為正常產蛋曲線下的下降狀態的"駝峰"型曲線。
1.3一般減蛋和減蛋綜合征的辨別臨床診斷時應從臨床癥狀、流行病學特性分析入手,結合解剖病變和實驗室檢驗結果確診和進行排除性診斷。實事求是地講,單從臨床癥狀很難辨別是一般性減蛋,或是減蛋綜合征,結合流行病學特征分析也只能提供一個分析思路,最多也只能判定為疑似病例,如果結合臨床癥狀、流行病學特征和解剖病變三方面,可以判定疑似病例,提出藥物試驗方案。糞便、垂直傳播、種雞免疫三個因素有辨別意義,值得確診時注意。
1.3.1糞便:在確診時應注意觀察雞群糞便。產蛋綜合征雞群往往在出現異常蛋前后,可伴發輕度腹瀉癥狀。此時的腹瀉常表現為腸道水分吸收的障礙,糞便不成形。與霍亂、白痢的區別是非白色粘稠狀,與雞新城疫、禽流感的區別是非黃綠色水樣糞便;與泌尿系統疾病發生的尿液過多明顯不同,泌尿系統疾患常常表現為糞便成型但伴隨的尿液較多,落地后糞便周圍地面有濕水樣暈;該病則以不成形的稀便為特征,但是此特征又易同飼料營養成分的改變、飲水酸堿度的變化、使用水溶性維生素過量、添加藥物、應激等引起的拉稀混淆。
1.3.2垂直傳播:EDS-76主要是垂直傳播,也可水平傳播。垂直傳播是通過被感染的精液和有胚胎的種蛋傳播給下一代,水平傳播主要是通過唾液、泄殖腔排泄物排毒,自然感染是經口感染。被污染的雞蛋、盛蛋工具、雞場、飼料、用具是經常性的傳播媒介。所以,種雞場發生過減蛋綜合征的,其雞苗在育成后發生EDS-76的概率極高,臨床診斷時應當注意結合引種記錄分析判斷。
1.3.3特征性病變:EDS-76輸卵管各段黏膜發炎、水腫、萎縮,病變的卵巢萎縮變小,或有出血,子宮黏膜發炎,腸道出現卡他性炎征。
此外,從流行性特征方面看,EDS-76發生于開產至產蛋高峰期之間。所以,產蛋高峰推遲、高峰期畸短、沒有產蛋高峰和高峰期突然下滑的雞群只要沒有傳支時的哮喘音,沒有非典型性新城疫的拉黃綠色糞便和零星死亡現象,沒有禽流感的腫頭、面部和髯冠瘀血、雙腿鱗片下出血等臨床特征,沒有過于肥胖和冠髯蒼白的脂肪肝癥狀,都有可能是該病所致。
2臨床處理產蛋下降的對策
2.1飼養管理對于到了18周齡左右未見初產雞群,開產期推遲雞群,或者見蛋但22~25周齡仍未達到開產要求的50%產蛋率的雞群,處理時首先應當檢查飼料,重點檢查飼料的蛋白和鈣、磷含量,以及鈣磷比;其次應當檢查光照時間和關照強度,看是否達到18小時/日和10勒克斯/平方米;三是檢查飼料是否受黃曲霉污染。
2.2飼料中鈣磷比例對于進入產蛋高峰期,但是所產蛋中軟殼蛋和沙皮蛋超過3%雞群,應當著重檢查飼料的鈣、磷含量和鈣磷比。建議日糧中鈣應不低于4%,鈣、磷比為2.5∶1~4∶1;在增加日糧鈣、磷供給量的同時,適當增加維生素A和維生素D3供給量,建議的日糧維生素A供應量為100萬單位以上,維生素D3的供應量10單位以上。
2.3品種品系問題對于在產蛋高峰后期(在產蛋率超過85%后13~15周)產蛋陸續下降雞群,應首先考慮品種品系問題,進行適當整群是必要的。雞群中那些脊背羽毛完整和髯、冠、面部顏色蒼白或者發暗個體應予以淘汰。當整群后3~5天,產蛋率仍然不見上升或者上升不明顯的,多數是飼料營養問題,可以適當調高日糧營養水平,并在飲水中適當添加水溶性維生素(3~5克/千克飲水)。
2.4應激因素對于在開產后至進入產蛋高峰期之間突然發生產蛋下降(3%左右),并且伴隨畸形蛋率上升的,多數為應激因素。此時,飼養者應認真查找應激因素,除了人為的噪聲、光照、顏色變化、飼料改變、飲水中斷、免疫接種等應激因素外,還要注意犬、貓等寵物和老鼠、蛇、家雀等野生動物的干擾。在去除應激因素的同時,應在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夏秋高溫季節5~10克/千克飲水,冬春低溫季節也可以使用5%葡萄糖液替代電解多維)。
2.5疫病因素對于在開產后至進入產蛋高峰期之間,或者高產期內,在3~5天的時間內突然發生產蛋大幅度下降(5%以上)的雞群,應考慮疫病因素。重點考慮新城疫和減蛋綜合征。如果在產蛋期內按照程序正常免疫的,則著重考慮減蛋綜合征;如果產蛋期內未進行新城疫免疫,可以應用雞新城疫Ⅳ系苗2~3倍量飲水免疫。
2.6疫苗免疫對于開產后不進入產蛋高峰期,產蛋率一直在50%~60%之間徘徊的雞群,應當考慮H9型禽流感和種雞是否免疫病毒性關節炎苗。建議使用含有轉移因子的干擾素制劑飲水2~3天(1次/日,首次加倍)結合使用黃芪多糖、三核苷氮唑等抗病毒藥物,但是在使用含有轉移因子的干擾素制劑2~3日內禁止使用疫(菌)苗免疫。
3產蛋綜合征的控制及預防
3.1未使用EDS-76疫苗免疫的場開產前是否免疫,最好在進行抗體檢測后再決定。如果抗體檢測結果為陰性,最好不免疫;如果抗體檢測結果呈陽性,則可以考慮免疫。產蛋量突然下降時,應請專業獸醫進行現場診斷,最好進行解剖,必要時應進行實驗室抗體檢測,只有在確定發生EDS-76時,才使用緊急免疫的辦法。
3.2已經免疫過EDS-76的雞場種雞和產蛋雞在開產前(一般在110~120日齡之間)免疫減蛋綜合征疫苗單苗可以有效預防EDS-76的發生;如果使用新、支、減三聯苗,或者使用新、支、法、減四聯苗,建議間隔3周加強免疫1次。
3.3確診的EDS-76雞群
3.3.1控制疫情,撲滅病源:撲殺的病雞應當深埋或焚燒。不愿意撲殺的飼養者,最起碼要將染疫雞只在嚴格隔離的專門場合宰殺,并經70℃以上高溫處理30分鐘后再食用,宰殺過程中產生的雞毛、血液、內臟、污水等,應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
3.3.2實行病雞舍與健康雞舍的相對隔離:禁止飼養管理人員、飼料的相互流動和用具的交叉使用;在各棟雞舍出入口設置消毒池和消毒盆,保證出入各雞舍飼養人員的手、腳消毒。
3.3.3對發病雞舍實行徹底消毒:由于EDS-76病毒有抗醚類的能力、對氯仿不敏感、對不同范圍的pH值性質穩定。建議使用堿性消毒劑消毒,走道、糞便用3%燒堿液噴灑處理,舍內帶雞消毒可使用0.1%藍光噴霧消毒;有轉移條件的可把雞只暫時轉移,對雞舍實行高錳酸鉀+福爾馬林的蒸熏消毒。
3.3.4避免疫情向未發生EDS-76雞舍的擴散:發病雞舍所使用的飼料和物品由專人供給,并且每次供給后要對供給人員和器具進行徹底消毒;發病雞舍人員;每次走出雞舍前要更換衣、帽和膠靴,實行徹底消毒,走出雞舍后實行二次消毒方可離開所管理的雞舍,并不得與其他雞群接觸;發病雞舍的糞便和污物、廢物單獨堆放,并且其堆放道路不得與健康雞舍的糞便、廢棄物堆放道路交叉。
3.3.5發病雞群的治療:①采集該場免疫EDS-76疫苗30~50天健康雞血,制作自家血清,對病雞按0.2毫升/千克試驗治療。②肌注產蛋下降綜合征高免血清,結合使用黃芪多糖、新感清、百毒清等抗病毒藥物。③緊急免疫接種,按產品說明用量肌注EDS-76油乳劑滅活疫苗。④在飲水中大劑量補充速補30、電解多維,盡量減少消毒、免疫、治療用藥過程中的應激作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