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雞卡氏白細胞蟲病又名白冠病,是由寄生于雞體內的卡氏白細胞蟲引起。該原蟲寄生于雞的紅細胞和單核細胞內,從而使雞出現貧血。2005年9月下旬某日,山東微山一養殖戶來我校動物保健醫院門診求醫,送檢3只病雞(2死1活),經綜合分析判定為卡氏白細胞蟲病,現將情況報道如下。
1發病經過
2005年9月中旬,該戶飼養的800只海蘭褐蛋雞,于180日齡時開始發病。病雞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下痢,糞便呈草綠色;雞冠、肉垂顏色變淡,且逐漸變為蒼白色;兩翅輕癱,有的雞有呼吸困難、咳嗽等癥狀。發現癥狀后,一般1~3天死亡。曾用土霉素、環丙沙星等藥物治療無效。產蛋率只有60%,且蛋殼質量不佳,有軟殼蛋、薄皮蛋、畸形蛋。
2剖檢變化
病死雞雞冠蒼白,上有散在針尖大的出血點;血液稀薄,顏色較淡,不易凝固;腺胃和肌胃彌漫性出血,嗉囊和肌胃內有殘余飼料,腸管漿膜呈粉紅色,黏膜局部或全部出血;胰腺基部出血,盲腸扁桃體出血;肝臟腫大,脾臟腫大不明顯,有出血斑點;肺明顯郁血,氣管內有血樣黏液;腎臟腫大出血,心肌有出血點;病死雞的卵泡破裂,腹腔內有淡紅色粥狀渾濁的腹水,輸卵管和子宮漿膜、黏膜出血;法氏囊出血變化不明顯。
3實驗室診斷
取病雞的血液、臟器涂片,姬姆薩氏染色液染色后高倍鏡檢,發現紅細胞、白細胞內有裂殖體及大小不等的圓形配子體,在血漿中有游離的紫紅色圓點狀的裂殖子。
4治療措施
應用水溶性復方泰滅凈飲水,每10kg水加藥8g,每天2次,連喂7天;10%復方氨丙啉混飼,每100kg飼料加入80~125g,連用7天。
5鑒別診斷
該病的某些癥狀和病變,如綠便、腺胃出血、胸腿部肌肉出血、法氏囊出血等,與新城疫、傳染性囊病、磺胺類藥物中毒、禽流感有相似之處,如不進行綜合檢查分析,極易誤診,應加以區分。
5.1新城疫病雞除冠髯暗紅、喘鳴、嗉囊積液、排綠色稀便、食欲廢絕、開產雞產蛋量減少,質量降低外,典型病變是腺胃乳頭出血,腸黏膜淋巴濾泡出血腫脹,而非典性型新城疫則表現為"空泡腸段"和"麻痹腸段"及腺肌胃接合部出血。
5.2傳染性囊病一般有發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點,且只發生于性成熟前的后備雞。發病初期多排泄牛奶樣或米湯樣糞便,除常見胸、腿肌出血外,病雞法氏囊體積增大,漿膜發生膠凍樣水腫,嚴重時囊腔內有黃色干酪樣物或乳白色分泌物,皺襞黏膜局部或彌漫性出血;肝臟呈土黃色;腎臟腫大有尿酸鹽沉積。
5.3磺胺類藥物中毒病雞頭面部皮下大片出血;腎臟腫大,輸尿管增粗,管內充滿白色尿酸鹽,但無出血現象;肝臟、肌肉顏色發黃。
5.4禽流感病雞呈急性敗血經過,病程短,死亡率高;慢性者可見肉髯腫脹和關節炎,肝臟有彌散性壞死灶,而本病為散在的壞死灶且有出血斑點。
6體會
吸血昆蟲庫蠓通過叮咬雞傳播病原,是該病主要的傳播媒介。該病一般在夏末和秋季高溫多濕的7~10月份多發。由于夏季降水量較大,其溫濕度條件有利于庫蠓的孳生,因此在多雨水澇的年份或溫暖潮濕的季節發病率明顯增高。2005年山東省夏秋季節雨水充足,使得該病頻繁發生,且雛雞、成雞、產蛋雞均可發病。因此,炎熱季節到來時應給雞舍裝配細眼紗窗,防止庫蠓進入;改善開放式雞舍的環境衛生,消除雞舍附近的雜草、污水、畜禽糞便等;用殺蟲藥(如溴氫菊脂等)噴灑雞舍及周圍,以殺死庫蠓;在流行季節,用球蟲寧、泰滅凈、痢特靈(編注:痢特靈已禁止使用)等進行預防性投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