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雞傳染性法氏囊。↖BD)是目前養雞業中流行普遍,危害嚴重的疾病之一。呈高度接觸性傳染,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病毒侵害法氏囊組織的淋巴濾泡,影響B淋巴細胞成熟和分化,進而影響其它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雞群免疫抑制發生。現將該病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1傳染性法氏囊病發生特點
1.1近年來,該病發生日趨嚴重,且不受季節限制,品種影響,各品種在育雛育成期同樣表現高發態勢。
1.2傳染性法氏囊病毒毒力逐漸增強,同時出現變異株,野毒污染嚴重,造成雞群免疫失敗。
1.3免疫抑制現象普遍存在。由于法氏囊是雞的重要免疫器官,在體液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當雛雞早期感染該病毒后會引起嚴重長期的免疫抑制。對其它疫苗免疫沒有應答,造成新城疫、大腸桿菌等各種疾病繼發感染。我國普遍使用毒力偏強的法氏囊凍干疫苗,同時免疫時間提前,對法氏囊造成損傷較大。
1.4雛雞母源抗體較低和離散度較大。無法選用適當的疫苗;無法確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現在大部分種雞場為降低成本,不用或使用質量較差的法氏囊滅活疫苗,造成雛母源抗體較低且離散度大,雞群中有40%低母源抗體的個體在沒有免疫前早期感染野毒發病,錯過免疫最佳時機。
1.5法氏囊病毒對熱和消毒劑有較強的抵抗力。如消毒方法不當會使該病毒持續、長久存在于雞舍環境中,對雞群造成免疫壓力。
2綜合防治措施
2.1認真搞好雞舍環境衛生,嚴格消毒。消毒衛生工作必須貫穿種蛋、孵化全過程和育雛育成各階段。所用消毒劑以氯制劑、福爾馬林和碘制劑效果較好。同時根據當地該病流行特點,制定相應的全程預防投藥計劃。
2.2雞群一旦發病,經確診后,應根據病情確定治療方案?捎煤鲁且吆头ㄊ夏业母呙饴腰S抗體進行肌肉注射,同時飼喂抗病毒藥、抗菌素、電解質、腎腫解毒藥3~5天。以防止繼發感染其它疾病,造成較大經濟損失。注射卵黃抗體時必須提高舍溫1~2℃,避免應激發生。同時適當降低飼料中蛋白質含量(15%)左右,當雞體康復后可用中等毒力的法氏囊疫苗進行免疫。
2.3免疫接種是目前防治該病的最佳方法。但實踐中影響免疫效果因素很多。如免疫程序制定的科學性,疫苗選擇合理性;現場免疫實施過程的準確性等。
2.3.1有條件的地區和雞場可應用ELISA方法,測定雞群的母源抗體水平,以便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選用適合的疫苗。通常情況下,中等偏強的疫苗可突破1500的母源抗體,中等毒力的疫苗可突破1000的母源抗體,中等偏弱的疫苗可突破500的母源抗體。
2.3.2對母源抗體較低且離散度較大,或無法確定母源抗體水平,難以確定首免日齡,最好早期進行免疫。1~7天均可,但必須選用中等偏弱毒力疫苗進行免疫,如Bur-706。如果在1日齡免疫,可在接種馬立克疫苗時同時接種法氏囊疫苗。早期免疫可盡早激活免疫器官,使疫苗毒在胸腺、法氏囊、脾臟等器官復制。使低母源抗體的個體抗體水平略有上生,高母源抗體的個體抗體水平下降。使整個雞群母源抗體水平均勻整齊,有利于第二次加強免疫。同時早期免疫對法氏囊產生保護作用,避免雛雞早期感染造成永久性的免疫抑制。
2.3.3第二次免疫可根據首免時間確定,選用中等毒力疫苗(如IBDGP)。一般首免10天后進行。保證雞體維持較高的抗體水平。
2.3.4為了給下一代提供較高且均勻的母源抗體,種雞群必須在16~18周和40~45周使用高質量的滅活疫苗。當雛雞具有較高且均勻母源抗體時,商品肉雞在14日齡用一次中等毒力疫苗,可有效控制該病發生,而對于產蛋用后備雞群可使用中等毒力活苗免疫二次,同時使用高質量滅活疫苗免疫的防治策略。
2.3.5當本地區有超強毒(VVIBD)流行和爆發時,則需要采取更加強化的應急免疫策略,并堅持至少6個月以上,以迅速減低環境中(VVlBD)野毒對雞群威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