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肉雞以其生長速度快,飼養周期短,養殖效率高,成為畜牧養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肉雞生長的特殊性也帶來許多與蛋雞飼養管理、疾病控制不同的地方,在實踐中應引起高度重視。
1飼養前期(0~15日齡)
此期死亡率一般在2%~3%左右,約占全期死亡總數的30%
1.1控制重點
1.1.1控制環境溫度。減少因育雛溫度或高或低引起雞體代謝紊亂、免疫力抑制,而造成死亡。
1.1.2控制白痢病和大腸桿菌病。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種雞帶菌,垂直傳播;孵化廳條件差,消毒不嚴,造成病菌感染。
1.2防治措施
①從基礎設施好、飼養管理水平高的種雞場購進合格的雛雞。②改善育雛設施,改用暖風爐取暖,保持適宜的、比較穩定的溫、濕度。③預防用藥。在1~5日齡雛雞飲水中添加葡萄糖、電解多維、氟哌酸等,以提高雛雞抗病力。④加強消毒。中午時,可用刺激性小、低毒的消毒藥品帶雞消毒,減少疾病傳染。
2飼養中期(15~40日齡)
2.1控制重點
此期死亡率一般在3%左右,約占全期死亡總數的35%。
2.1.1控制球蟲病、支原體病和大腸桿菌病,同時密切注意法氏囊炎。發病的主要原因是雞舍墊料潮濕,特別在寒冷的冬季和陰雨季節,球蟲卵容易繁殖。飼養密度大、免疫、分群等應激因素,對雞群驚擾頻繁,不注重環境消毒,抗菌素使用不合理,極易造成雞體抵抗力下降而發病等。
2.1.2控制日糧。減少肉雞后期腹水綜合癥的發生,對生長太快的肉雞應在3周齡前進行限飼。
2.2防治措施
2.2.1控制濕度,保持墊料干燥,加強對環境、籠舍、雞群消毒。選擇幾種作用方式不同的藥物交替作用預防球蟲病,注意球蟲的耐藥性。盡量采用網上平養,使雞與糞便分開,減少感染機會。
2.2.2改善飼養條件,降低飼養密度,在保證溫度的前提下,加大通風量。避免雛雞與成雞混養。由于新城疫+支氣管炎活苗對呼吸道影響較大,所以免疫接種后應馬上用一次防呼吸道癥的抗生素(像恩諾沙星、土霉素等)藥物,對個別有呼吸道癥狀的雞要及時隔離治療。
2.2.3大腸桿菌病主要是污染的糞便隨塵土漂浮于空氣中,通過呼吸道傳給健康雞。尤其是雞在患新城疫后,更容易并發大腸桿菌,造成雞的大量死亡。治療該病選用氟哌酸、恩諾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均有很好療效。對大腸桿菌用藥,要選擇高敏藥物,劑量要準,療程要足,切忌試探性用藥,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期,造成不應有的損失。預防上主要是加強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切斷傳播途徑,加強通風,清除有害氣體。
2.2.4對傳染性法氏囊炎,經抗體監測和免疫,基本可以保證不發生。關鍵是要做好免疫,免疫采取滴嘴的方法,可以保證免疫質量和均勻的抗體水平。如發病,在初期可肌注高免卵黃抗體進行控制,飲水中加入腎腫解毒藥,飼料中混入恩諾沙星等抗生素,避免繼發感染。
3飼養后期(40日齡到出欄)
此期死亡率一般在3%~4%左右,約占全期死亡總數的35%。
3.1控制重點
主要是控制非典型新城疫及大腸桿菌混合感染。非典型新城疫的發生主要是雞群免疫抗體水平下降后,雞只機體對新城疫病毒抵抗力降低。引起的原因多是由于疫苗選擇不當、免疫間隔時間過長、免疫方法不合理等。在發生非典型性新城疫之后,極易誘發大腸桿菌病,造成雞的大量死亡。
3.2防治措施
3.2.1加強抗體水平監測。對新城疫抗體水平不高、均勻度差的要進行緊急接種。在使用Ⅳ系等活苗的同時,注射一次新城疫油乳劑滅活苗,對提高雞新城疫抗體水平、保持較好的均勻度很有意義。
3.2.2改變免疫方法。雞的消化道、呼吸道均易感染新城疫病毒。使用滴鼻點眼法進行新城疫免疫,可同時刺激雞的消化道、呼吸道,產生堅強的抵抗能力。
3.2.3對發生非典型性新城疫的雞群,迅速用Ⅳ系凍干弱毒苗和新城疫油乳劑滅活苗進行緊急接種,每只雞用4頭份Ⅳ系凍干苗滴鼻,同時用0.5ml油苗頸部皮下注射。并發大腸桿菌的在飼料中加入恩諾沙星、土霉素等配合治療,在飲水中加入硫酸丁胺卡那霉素、電解多維等提高機體抗應激能力。
3.2.4改善雞舍環境,增加通風量,勤消毒,用2~3種消毒藥交替使用,注意免疫前后2天不能搞環境消毒。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