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雉雞憑著它的肉味鮮美、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膽固醇含:量低等諸多優點,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同時,如何養好雉雞也成為廣大飼養戶關注的焦點。為此,筆者借鑒有關資料根據多年的飼養經驗,現將自己育雉雞雛的一些經驗與看法寫出來供同行:參考指正。
雉雞從出殼到30日齡期間,為雉雞的育雛期。30日齡時的成活率為育雛成活率。雉雞雛在1周齡內死亡率最高,許多品質低劣的種蛋孵出的雉雞多在此期死亡。因此,育雛是雉雞生產中非常關鍵的階段。
1育雛前的準備
1.1育雛方式
分為立體式育雛(即籠式育雛)和平面式育雛。不管采用哪種育雛方式,都要至少在育雛前15d將需要的房舍進行全面修繕,清掃干凈,做到室內保溫、干燥,光亮度和通風換氣良好。
1.2消毒
在育雛10d前,用10%的石灰乳劑噴刷墻壁,地面用2%火堿或火焰噴燈消毒,食具和飲水器可用2%的火堿水或優安凈消毒,然后用淡水沖洗干凈,在陽光下曬干備用。全部設施和用具要準備齊全,洗刷干凈。集中于育雛室按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加溫消毒,密閉1d后打開門窗,放出刺眼的氣體至空氣新鮮方可進雛,進雛頭2d重熏1次。育雛舍門口應設消毒槽。
1.3運動場
維修育雛舍的同時,把運動場要墊好。起墊深度一般為15cm左右。地面用生石灰或1%的火堿消毒,消毒后鋪上一層新鮮河沙后再消毒1次。
1.4試溫
育雛前2d要進行試溫。溫度要達到34℃,然后檢查育雛室內上、下、左、右、前、后的溫差。使各部溫差不超過±2℃,室內溫度以中間部位的溫度計為準。傘下平面育雛其傘下溫度以育雛傘邊緣,離地面5cm處的溫度為準。育雛室內溫度以四周墻壁上離地1m處的溫度為準。
2雉雞的飼養
2.1飲水
進雛前2h,舍溫達到34℃后同時擺入飲水器(盤),雉雛羽毛干后24~36h,長途運輸不要超過72h,運雛箱進舍停放出箱。進行第1次飲水叫做初飲。初飲飲給雉雛與育雛舍溫度相同的0.01%的高錳酸鉀水,水溶液呈粉紅色為準。初飲后改為水溫與室溫相接近的加入5%白糖的白開水,保證飲水經常供應,隨喝隨有。開食后為防雛白痢和球蟲病,連飲10d萬分之一的痢特靈飲水,停3d后,若必要時可再重復1~2個療程。
2.2開食
雉雛第1次飲水后,讓雞休息2h,同時觀察雛群,挑出弱雛單獨安置,開始第1次給料,頭1次給料不要喂得太飽。40只雉雛放一張8開大的塑料布或牛皮紙(報紙),1次喂料量要少添勤給,撒料要均勻,用手指輕輕敲打墊紙誘雛采食,過早開食,會影響雛雞的休息,同時對消化器官有不良影響,而過晚開食又會消耗雛雞的營養和體力,發生失水和體質虛弱,適時開食還有助于胎糞的排出。開始時,要喂潮濕料(即用水拌過的潮濕料,因這樣有助于消化)。為了加強雉雛營養提高免疫力,可在1kg飼料中拌入2~3個煮熟的雞蛋黃,1周齡后使可喂干粉料了。同時可撤出塑料布(或報紙),完全改用飼槽喂料。
2.3雉雛雞飼料配制和喂法
飼料應含全價的營養成分和高質量的蛋白質。第1周內要少添勤給,避免腐敗。1周后飼料中應拌入1%~2%經過處理的沙粒以幫助消化。處理方法:用0.1%~0.5%的高錳酸鉀液浸泡選好的沙粒。然后撈出后曬干,即可飼喂。砂粒大小要隨雞的大小而定。
2.4采食量
雉雞體重比家雞小,飼料需要量也比較少。為了便于飼料的供應和貯備,應了解雉雞隨日齡增長而變化的采食量。
3雉雞的管理
3.1實行全進全出制
雉雛的管理必須實行全進全出制,進入一個舍的雉雛應該是同一日齡。
3.2觀察雉雛群的狀態
如精神、食欲、糞便、行為等,發現異常,查明原因,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3.3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
每天的飼喂次數、飲水、打掃衛生、記錄溫濕度等工作,都要有個固定的時間和順序。
3.4溫度
如果是傘下平面育雛,開始時傘下溫度35℃,室溫為26℃,以后傘下和室內同時降溫,2d降1℃,21d后每天降低1℃。降至20℃為止。30日齡后在夜間也不給溫。如果是立體育雛,其室溫在開始時為34℃,以后2d降1℃,21d后每天降1℃,直到停止人工供溫。若溫度適宜,雛雉表現為伸頸舒腿,分布均勻、呈群星狀。若雛雉張口呼吸,頻頻飲水,說明溫度過高,若雛雉唧唧叫,擠堆不愛喝水,說明溫度偏低。
3.5濕度
頭兩周舍內溫度較高,相應的濕度需達到60%~70%,濕度不足時,可用電爐子坐水盆的方法增加濕度。以在舍內有溫熱感為適宜。育雛到中后期,由于雉雞呼吸量和排糞量增多,室溫低,相對濕度往往超過70%,此時,可通過打開門窗通風的方法降濕。否則,雉雞育雛恰好在6~8月份,正是高溫多雨季節,很容易引起球蟲病或煙曲霉病等。
3.6通風換氣
育雛室要保持通風換氣良好,使舍內空氣新鮮、含氧充足,在保證溫度的基礎上不忽視通風換氣。
3.7光照
育雛頭3d可晝夜點燈,白熾燈2~3度/平方米,4~7日齡光照23h。8~14日齡光照20h,15日齡后光照8h。
3.8及時疏散密度
雉雛雞生長達半月齡時進行減半疏散一次密度,防止因密度過大發生啄癖或其它疾病。各階段的飼養密度每平方米為1~15日齡60只,15~30日齡20只。
3.9接種疫苗、斷喙
在各生長階段的雉雞均可發生啄癖,控制這一惡癖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適時斷喙,正確的斷喙,應該是造成的應激要盡可能小,斷喙后不會再恢復到原來的長度。正確的方法是:在兩周齡時,結合疏散密度進行第1次斷喙,斷喙者戴線手套,左手持雛雞,左手的小指和無名指夾住兩翅,而中指勾住雛胸,右手用拇指和食指固定住頭部、眶部,用手將喙在燒紅的紅外線電熱棒上燒熨,當感染發"澀"時說明角質喙已燒去即可停止。燙去部分大約是喙長的1/4~1/3。另結合斷喙可進行新城疫Ⅱ系苗的滴鼻或點眼。為了保證免疫充分有效,要求做到眼1滴、鼻1滴。
3.10衛生管理
每天刷洗1次食槽和水槽,每天清除1次糞便,落在地上的飼料和飲水及時掃凈擦干,育雛舍的門口要設消毒槽。應謝絕外人參觀。
3.11防疫程序
初飲時飲0.01%的高錳酸鉀水1次清理腸道。3~6d料中拌入0.04%的痢特靈,日喂2次,用于防治雛白痢,也可用0.02%的痢特靈自由飲水,連飲7d(此法已在前面雉雛的飼養中介紹過)。雉雛24h以內要注射馬立克氏疫苗。7日齡翼下針刺接種雞痘疫苗,免疫期為4個月。8~12d青霉素20001U/只拌料日喂2次,抑菌并防治球蟲病。14~15日齡新城疫Ⅱ系苗滴鼻或點眼,13~20d飼料中拌入0.01%氯苯胍,日喂2次,防制球蟲病(或0.05%土霉素拌料,日喂2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