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遼寧省撫順市某飼養烏雞專業戶飼養200余只烏雞,于1997年6月發病死亡51只,確診為大腸肝菌病,報告如下:
1發病概況
該專業戶飼養的烏雞(16日齡),于1997年6月3日發病,6月29日來撫順市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心門診就診,在此期間死亡51只,還有病雞28只。據了解,該雞群曾于7日齡用雞新城疫Lasota系疫苗進行過滴鼻免疫,生長一直良好。發病期間周圍地區沒有新城疫及其它疫情,發病后曾用青霉素、土霉素等藥物治療,未見療效。
病雞主要臨床癥狀是精神萎頓、兩翼下垂、羽毛蓬亂、聚堆、食欲減退或廢絕、呼吸困難,死前雞冠、顏面呈紫色,雞爪無光澤,排黃色稀便。
先后剖檢自然死亡雞雛6例,變化基本相同。主要為皮膚紫紅色,腹腔液混濁;心包積液混濁,心外膜有厚厚的纖維素膜覆蓋;肝臟微腫,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點,肝表面也覆一層纖維素薄膜,易剝離;肺淤血,氣管環出血,氣囊變厚;其它臟器變化不大。
2細菌學檢查
2.1取死亡雞肝、脾、心血涂片,革蘭氏染色,在顯微鏡下可見到散在的革蘭氏染色陰性、著色均一、兩端鈍圓的粗短桿菌。
2.2將上述材料分別接種在普通肉湯培養基上,經37℃、24小時培養,肉湯呈均勻混濁,表面有薄層菌膜,管底有粘性沉淀物;普通瓊脂培養基上長出直徑2~3mm、圓形微凸起、表面光滑、濕潤、乳白色、半透明、邊緣整齊的菌落。
2.3在伊紅美蘭培養基上生長出的菌落呈紫黑色,并有金屬光澤;中國蘭培養基上的菌落呈藍色(中心呈深藍色);遠滕氏培養基和麥康凱氏培養基上的菌落呈黑紅色;雙糖鐵培養基中底層呈黃色;沙門氏、志賀氏培養基中不生長。
將上述培養物分別涂片鏡檢,均為革蘭氏陰性粗短桿菌。
2.4生長試驗,能發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麥芽糖,不發酵蔗糖,靛基質陽性,不分解尿素,不產生硫化氫,不液化明膠。
2小結
3.1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細菌學檢查等結果,我們認為大腸桿菌是該病的致病菌。
3.2取此菌株做藥物敏感試驗,此病原性大腸桿菌對土霉素、青霉素不敏感,對利福平、乳酸環丙沙星敏感。該群烏雞在發病前后,也曾用過土霉素、青霉素預防和治療,療效不明顯;確診后全群使用乳酸環丙沙星類藥才控制了本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