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烏骨雞在雛雞階段十分嬌嫩,在人工育雛中,其成活率往往不夠理想。為提高育雛成活率,培育健壯的后備雞群,在飼養管理工作中需注意以下幾點:
1控制好環境,適宜環境是養好雛雞的首要條件
溫度:烏骨雞個體比一般雞小,羽毛稀,散熱快,故更加怕冷。為保證其正常生長發育,必須給雛雞供溫取暖,除保持一定的室溫外,還可以用育雛器給溫保暖。育雛期所需溫度見表1。給溫標準應根據雛雞的動態,恰當地進行溫度調節。保溫的方法多種多樣,可根據具體條件和設備靈活掌握運用。
表1育雛期所需溫度
周齡123456
溫度(℃)33~3531~3229~3027~2825~2623~24
室溫(℃)272523222120
濕度:濕度的大小與雛雞生長發育和抗病力關系很大。因此,室內濕度要適宜,一般要求雛雞在2周齡以后,相對而言濕度保持在55%~60%。烏骨雞怕濕,一定要重視濕度的調節。尤其是在梅雨季節內,一定要保持育雛舍地面的干燥和清潔,才能保證雛雞的正常生長發育。
通風:通風能保持育雛室空氣新鮮,有害氣體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證雛雞的正常生長發育。一般要求舍內氨濃度低于20毫克/升,硫化氫低于10毫克/升,二氧化碳含量在0.5%以下。
光照:開放式雞舍以自然光照為主,人工燈光補光為輔。雛雞出殼至3日齡,一般采用24小時光照,3日齡后,每天18小時光照,每周減少半小時,逐步接近自然光照。
密度:飼養密度的大小直接影響雛雞的健康、育雛舍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等,所以,必須有適宜的飼養密度。通常1~2周齡的雛雞為50只/平方米,3~5周齡的為30只/平方米,6~8周齡的為20只/平方米。
2飼喂合理,營養全面
一般雛雞進入育雛室后先休息1~2小時,接著飲水,而后再喂料。第一次喂料,可用碎米、小米、玉米碎;蛩轭w粒料。當雛雞學會飲水、自動取食后,第二天應盡量讓雛雞吃上全價配合料(最好是壓碎的顆粒料)。飼料內還應加入預防藥物,以預防疾病。同時要求飼料新鮮,容易消化。
飼料槽和飲水器應間隔放在育雛器之間。最好做到定時、定量喂料。通常1~2周齡的雛雞,白天飼喂4次,上、下午各2次;3~4周齡的雛雞,白天上、下午各2次,晚上9點再喂1次;5周齡以上的雛雞,白天上、下午各2次,晚間不喂。如采用定時飼喂法,可用長形槽飼喂,每只雞需一定的食槽位置,1~4周齡的雛雞應占食槽長度為2.5厘米,5~8周齡為7厘米,9~13周齡為12厘米。也可采用自由采食制,若用圓桶食槽,1~4周齡的雛雞用小號的,每個小號圓桶可供50只雛雞用;5周齡后用中號的,每個中號圓桶可供35只雛雞用。
3加強管理,注意觀察
烏骨雞較其他雞品種更為嬌弱,需特別注意防疫衛生工作。平時要注意觀察,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如發現雛雞離群呆立,精神不振,不愿采食,或發現"吱吱"叫聲,應及時隔離治療和加強護理。對體質瘦小軟弱的雛雞,也應隨時挑出特殊照顧,使其迅速強壯。另外,應根據雛雞外形大小、體質強弱,及時做好分群工作,使雛群采食均勻,生長發育正常。如出現啄癖,應及時將被啄的雞取出給予特殊護理治療,并查明原因,及時排除不利因素。要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使雛群不受驚擾。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