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雞腿菇為食藥兩用菌,因其形如雞腿、味似雞絲而得名,是近年開發的珍稀食用菌新品,并被大力推廣。
筆者近幾年來采用發酵料與熟料配合,室內發菌與山洞出菇(也可采用室內或遮光網大棚出菇)相結合的四段優化組合方式栽培雞腿菇,獲得了理想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一、原料配方。配方1:切成3~5厘米長的稻草20%,稻田土10%,木屑50%,米糠16%,石灰2%,尿素1%,過磷酸鈣1%,含水量1:1.2~1.3(以手緊握培養料指縫間有水滲出但不下滴為宜)。配方2:栽培平菇、金針菇等食用菌廢料70%,稻田土10%,米糠15%,石灰3%,尿素1%,過磷酸鈣1%,含水量同上。
二、建堆發酵。將原料按以上配方拌勻,建堆(高1米以上,寬不限)。堆上蓋草簾。若用塑料膜覆蓋,需在料堆上用塑料管插4~5個孔,以利通氣,避免產生厭氧發酵。當料溫升至60%,保持5天翻堆。讓科溫繼續上升到60%,保持3天翻堆,再發酵5天即可裝袋。
三、栽培方法。可采用發酵料栽培為主,熟料栽培為輔的方式。
1.發酵料栽培。用消過毒的鐵鏟鏟開邊沿科,取中部已產生白色放線菌的料,裝入20厘米×40厘米菌袋中。兩端和中間放入雞腿菇菌種,并套上頸圈,頸圈用市售的編織帶燙成直徑為6厘米的圃環,頸圈外用已消毒滅菌的紙封口,用膠圈扎實。
2.熟料栽培。將沒有發酵好的頂層料、邊沿料及認為未消毒、滅菌的可疑料均裝入22厘米×50厘米的菌袋中。裝料要均勻、松緊適宜。兩端用廢菌袋剪成的塑料條扎緊袋口,置于常壓滅菌鍋中滅菌。待上大氣后繼續加火保持8小時,炯一夜后趁菌包微熱接種。
四、接種發菌。接種在接種箱或接種室進行,無條件時可采用常規的開放式接種。接種時兩端放種,并套上頸圈,頸圈用市面上出售的編織帶燙成直徑為5厘米的圓環,頸圈外用已消毒滅菌的紙封口,用膠圈扎實。將接好種的菌包置于培養室內發菌,溫度以18~25℃為宜。發菌期間注意溫度管理謹防燒包,并注意通風換氣,減少污染。約20天菌絲長滿袋。
五、出菇管理。山洞冬暖夏涼,受外界氣候影響較小,年平均氣溫18℃。雞腿菇屬中溫型品種,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2~26℃,子實體生長溫度為6~25℃,最適溫度為12~20℃。在貴州,除早春1~2月不出菇外,其余月份均能出菇。洞內空氣相對濕度為90%,舂夏季暴雨天氣高達100%,洞壁出現滲水現象,箱面需搭建小拱棚,并用干石灰吸濕。洞內不需補充光照,黑暗條件下均能出菇。菌袋進洞前,洞內先進行消毒處理:四壁用高濃度石灰水噴灑,地面撒1層石灰粉,再用敵敵畏液噴洞四周及地面,關閉洞口,2天后打開通風。
將長滿菌絲的菌包運到山洞中,撕開袋口一端,露出菌料1厘米。不脫袋立放在平整好的地面上,覆蓋一層細土。覆土用0.2%甲醛溶液與0.1%敵殺死進行消毒處理,噴少量水,并蓋上塑料膜。當土面出現小菇蕾堆時揭膜出菇。空氣干燥時噴霧狀水。
子實體七成熟時采收。采收完畢,及時將殘余的菇柄清埋干凈。采收3潮菇后翻包,使菌袋另一端朝上覆土管理,又可出2~3潮菇。若山洞面積大,無需換代,經常加土補足養分,即可出菇2~3年。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