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我國進行肉雞飼養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了,在這期間,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鑒。但是,由于長期的飼養管理習慣,導致我們走進了一個誤區,那就是對肉雞飼養過程中的環境管理做得不夠精細,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肉雞的用藥治病上。作為肉雞飼養人員,我們應該找準工作重點,把環境管理工作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肉雞飼養成績。實踐證明,肉雞飼養管理主要應在生產環境上下功夫,環境管理能否搞好是肉雞生產的關鍵,而環境管理主要包括溫度管理、濕度管理、通風管理和消毒管理等內容,我們應當把這些管理列入日常主要工作。筆者就此問題談一點兒自己的見解。
溫度管理
溫度是整個肉雞飼養管理過程中的關鍵,它直接關系著肉雞的生長發育效果和飼料利用率(飼料的轉化率最高的適宜溫度范圍是20℃~25℃)。溫度太高,雞只食量減少,飲水增加,生長緩慢;溫度過低,雛雞卵黃吸收不好,消化不良,耗料量增加,還容易引起呼吸道病。因此要盡量縮小雞舍內的溫差。調整溫度從第一天起每天下降2℃~3℃。一般夜里溫度要比白天高1℃~2℃;免疫接種或應激作用下的雞舍溫度應升高1℃~2℃,要始終給肉雞生長提供一個適宜的溫度。
濕度管理
在實際生產中容易出現前期濕度偏低,后期濕度偏高;夏季濕度偏低,冬季濕度偏高的現象。為了給雞群制造一個適宜的環境,育雛前兩周濕度應控制在65%~75%之間,3周以后到出欄期間濕度可控制在65%左右,因此應采取措施來調節雞舍的濕度。降低濕度可采用加強通風,加強飲水管理,減小漏水,及時更換墊料和板結墊料等方法;加大濕度,在不影響溫度的情況下,可在雞舍灑水,帶雞消毒或吊掛濕簾。
同時還要處理好溫度和濕度之間的關系:高溫高濕會降低雛雞的食欲,甚至中暑,另外舍內濕度過高,病原體滋生繁多;高溫低濕也有壞處,當濕度低于40%時,舍內空氣干燥,塵埃增加,容易誘發呼吸道病,在這方面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因為有的雞舍連溫度計都沒有,即使有也不能正確使用,全憑感覺去做。
通風管理
首先應該理解通風的作用:其一,通風能起到換氣的作用,排除舍內污氣換進新空氣;其二,通風能調節舍內的溫度濕度。我們在做通風時要知道通風的目的。1周~2周以保溫為主,通風的目的在于換氣,通風時要注意設置必要的進風口、出風口,防止冷風直接吹到雞體。3周以后要逐漸增大通風量,通風的目的在于調節雞舍的溫度、濕度,為避免通風帶來的負面影響,冬季可利用中午時間通風換氣,若有必要可先升溫,再安排通風。
消毒管理
上批雞出欄后,大量的病菌病毒留了下來,為下批雞的生產埋下了很大隱患。進雞前的清理消毒就是要把這些病菌病毒徹底消滅,為下批肉雞生產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首先,我們要徹底消除雞舍場區的糞便及污物,然后用噴槍沖洗。這里所說的徹底不僅僅是地面、墻壁,而是生產場區的每一個地方,比如,壘窗的磚塊、擋風簾(擋風簾要把綁繩解開,認真清理)、水線吊繩、鍘刀等。也就是說必須把大大小小的污染源完全清理干凈,待雞舍通風干燥后,再安排消毒。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清理、消毒切忌同步進行。消毒工作需要注意四點:一是選擇合適的消毒藥;二是把握好消毒藥的濃度;三是徹底消毒,不放過任何一個地方;最后是熏蒸時雞舍一定要封閉好,同時要把握好甲醛用量(每立方米30毫升)、雞舍濕度(65%~70%)、雞舍溫度(20℃~25℃)和熏蒸時間(最低要保持24小時)。
消毒管理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采用有效的消毒措施,必將有效減少雞舍中的大量病源,從而減少雞群的發病機會。飼養人員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消毒的重要性,另外一定要杜絕衛生死角,消毒之前務必進行必要的清理。總之,日常消毒是一項貫穿整個養殖過程的常規工作,積極有效的消毒必將減少環境中的病毒和細菌,為雞群的健康生長平添幾分保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