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柴雞山地(林、果樹地)散養在各地得到蓬勃發展,迎合了人們崇尚綠色食品的消費需求。同時,采取散養改善了雞只的生長環境,為增強雞體質、減少雞群患病、減少藥費開支、減輕養雞業帶來的環保壓力、改善雞產品品質有重要意義。但通過我們下鄉走訪調查,發現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養殖戶加以注意。
1雞品種的選擇
通過調查發現,目前部分養殖戶對柴雞品種的認識存在很大片面性,認為柴雞就是指當地的土雜雞,所以選擇了當地的土雜雞養殖,盡管所產雞蛋售價較高,但由于生產性能太低而導致經濟效益很差。其實,柴雞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它即可以是適合當地飼養的地方品種雞,也可以是即能實施集約化生產又適合散養的培育品種。通過近年來的生產實踐看,目前的海蘭、海賽克斯、農大三號等品種雞,都適合散養,并且在散養情況下所產蛋品質也不錯,經濟效益較高。
2散養雞同樣需要飼喂優質全價料
優良的品種必須通過科學的飼養和管理才能使其遺傳特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無論是集中飼養還是散養,都必須保證雞只充足的營養。許多養殖戶固執地認為,生產真正的柴雞蛋就不能喂全價飼料,只能喂原糧。結果導致產蛋率太低,效益低下。實踐表明,在散養環境下,雞只補充原糧與全價料,所產蛋的品質并無明顯差異,但產蛋量和綜合效益卻有很大的差別。
3合理的飼養密度
有的養殖戶為利用有限的空間,過分加大飼養密度,達到每畝(667平方米)果園或林地上千只的飼養量,且固定在一個區域內,地面雜草被雞只啄食一光。這就失去了散養的意義。合理的飼養密度應為每畝200只左右,并且應根據場地大小,生長草的多少、散養的雞多少等情況,進行分割圍欄,采取定期輪牧的飼養方式,等一處散養地的草被雞采食差不多時,將雞只趕到另一片散養地,保證散養地有足夠的可食的草、蟲、樹葉等。
4合理設置產蛋箱
產蛋箱應在雞群產蛋前1個月左右設置好,每4~5只雞設1個產蛋箱。產蛋箱形式、大小應一致,以避免雞只為選擇產蛋箱而引起啄斗。為讓雞找到產蛋窩,在雞群剛開產時可在產蛋箱內先放置1~2枚雞蛋或蛋殼,幫助雞將產蛋地點固定下來,從而減少“丟蛋”。切忌等雞群已經產蛋后再匆忙設置產蛋箱。
5嚴格實施防疫程序
散養雞雖然體質增強,減少了雞群患病機會,但并不意味著就不得病了。由于散養雞在野外與鳥、獸接觸較多,通過鳥、獸傳播的疾病也較多,因此,除實施科學的飼養管理外,同樣應該重視防疫,嚴格防疫程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