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摘要:蛋白質的質量被定義為限制性氨基酸的總量及這些氨基酸間的比例,會影響肉仔雞的生長及與脂類合成有關的中間代謝過程。
眾所周知,日糧蛋白的數量(粗蛋白(CP)的濃度)和質量(與所需平衡模式相關的氨基酸組成)影響雞的機體組成(Rhalil等,1968)。例如:低能量蛋白值的日糧使肉雞胴體的瘦肉率提高(Donaldson等,1956;Thomas和Combs,1967)、而能量蛋白值高的日糧不僅在體外試驗中提高脂肪合成的速率(Rosebr-oug和Steele,1985)而且在肝臟中進行的重新合成脂肪速度也有所加快(Donal-dson,1985).
我們研究過能量蛋白比,對試驗結果作過可能的不同解釋(Rosebrough和Steele,1985)。例如,當機體中的CP以占干物質的百分比含量來表示時,能量蛋白比為10的日糧所得到的瘦肉率顯著優于能量蛋白比為17的日糧的飼喂結果。另一方面,當胴體蛋白以某段時間內蛋白質沉積的克數來表示時,則是高能量蛋白組的效果較好。總體上有可能是因為日糧能量蛋白比低時限制了能量的攝入,故促使胴體瘦肉率的提高(Bartov,1979)。從這個角度來講,很重要的應理解的一點是,和人的病理性肥胖不同,家禽明顯的脂肪合成只有在營分滿足了肌肉組織最大的合成速率的需要量時才發生。
我們研究過日糧限制性氨基酸對體蛋白合成的調節作用。從這一角度看,第1限制性氨基酸被看作“最終重分配劑”。提供這種氨基酸會使日糧中用于合成脂肪的一部分能量轉到所希望的肌肉組織中去。這一問題被描述為飼料中氨基酸的配合及它們與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關系。
日糧中的蛋白質量反映了最大的生長及肌肉組織合成所需的氨基酸的平衡。例如,有建議認為可以用“有效蛋白含量”來描述一種蛋白質滿足限制性氨基酸的程度(Fisher等,1959)。有效蛋白含量可通過日糧中賴氨酸與CP含量的相對比值計算得到,而假定每千克完全有效蛋白中含60克賴氨酸(Yeh和Leveille,1969)。盡管日糧有效蛋白水平(日糧中第一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含量)可能調節脂肪的合成,但還不知道這是由于限制性氨基酸含量在核糖體水平上所起的作用還是由于過量的氨基酸的分解使細胞內的代謝發生改變。后一種機制顯然有其根據,因為在過剩的氨基酸碳架轉變成葡萄糖時,會降低重新合成脂肪所需的乙酰基的含量,可能使脂肪的合成缺少底物。
方法:
我們所做試驗的目的是想研究一下在在日糧中補充限制性的賴氨酸時(以添加鹽酸賴氨酸或提高豆粕用量的方式供給)肉雞的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謝狀況。在這一試驗基礎上,接著研究肉仔雞肉仔雞飼喂低水平CP但添加前5種限制性氨基酸。試驗的0假設是補充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糧與CP含量較高的日糧對代謝影響的作用類似。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