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在蛋雞培育過程中,均勻度是衡量后備雞群質量的一項重要生產指標。培育出符合體重標準、均勻度高的雞群,既減少了過肥雞和瘦小雞的數量,又避免了飼料浪費、降低了死亡率,還可使雞群按時達到產蛋高峰,峰值高而平穩,持續時間長。據有關資料報道,在70%均勻度的基礎上,均勻度每提高3%,平均每只雞多產4枚蛋。可見在蛋雞培育期,提高均勻度是養好育成雞的根本措施之一。
1使雞群均勻度降低的主要因素
1.1品種或品系不純
這是先天性的,只有在育種方面加強提純才能改變。國外的一些專門化品種或品系其均勻度往往較高,而國內的一些黃土雞因其品種或品系內變異大而均勻度低一些。
1.2雛雞早期脫水
雛雞體重的70%以上是水,早期脫水的原因主要是孵化廠出雛操作不當、飲水過遲或雛雞天氣炎熱時長途運輸。這會減輕其早期體重,1―2d內就會看到體重均勻度下降。一般在最初4―5h內提供的飲水器數量應為通常數量的150%一200%,之后再供飼料。
1.3育雛溫度不當
雛雞沒有羽毛,只有絨毛,不能控制自身的體溫,很易受寒,從而擁擠打堆甚至拉稀而不吃食,造成早期體重均勻度下降。
1.4通風不良
育雛舍內的廢氣要及時排出,同時引入足量的新鮮空氣,否則其呼吸道會受到嚴重損傷,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雛雞對空氣的敏感程度不一,較敏感的雞會受到較嚴重的損害。因此必須及時通風換氣,但要處理好與保溫的關系。
1.5飼料質量不佳
保證飼料質量必須做到4點:科學的飼料配方、質優的原料、大小適當的飼料顆粒、各種原料混合均勻。以上任何環節出了問題就會造成日糧營養不平衡,出現選擇性采食以導致疾病發生,嚴重影響雞群均勻度。
1.6雞群過于擁擠
擁擠飼養是一種目光短淺的做法。這會造成雛雞相互搶奪生活空間、爭搶料槽和飲水器、減少每只雛雞所能獲得的新鮮空氣。從而較弱的雛雞就會受害。擁擠還造成雛雞應激,其腸道中共生的大腸桿菌就會發作起來,導致復雜的疾病,如慢性呼吸道病等。這些均會影響雞群均勻度。
1.7斷喙一致性差
斷喙不一致造成雛雞飲水、采食速度不一,特別在種雞限飼后會降低均勻度。必須加強對斷喙人員操作規范的統一,并對斷喙不好的適當進行修剪。
1.8分群、調群不及時
分群、調群是控制均勻度的有效手段。必須根據抽測的均勻度情況確定是否分群,一般育雛期分1次,育成期分1―2次,2次分群間隔至少為4周才有效。調群是分群的輔助手段,是一項日常工作,調群做得好可減少分群次數。
1.9疾病
任何疾病均會嚴重影響雞群均勻度,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可從運輸期間即開始危害雛雞,在同一雞場飼養不同年齡的雞群,雞得病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即使雞群中只有20%發病,群內其它雞仍會受到亞臨床疾病的危害。防重于治,只要實行全進全出制、采取生物安全措施、良好的營養和通風,則大多數疾病都能得到預防。
2提高蛋雞群均勻度的主要措施
在培育期間,要獲得健康均一、體重達標、均勻度高的雞群,除搞好雞舍內外環境消毒、創造適宜雞群生長發育的較為安全的生存環境,按照雞群不同時期的體重和體況供給不同配方飼料外,分群管理是培育出健康均一、體重達標、均勻度高的雞群的有效措施。
為了減少分群抓雞帶來的雞群應激,分群一般要結合其他工作進行。首先是雛雞入舍時分群,根據手感將雛雞分為壯實、一般、較弱3群,淘汰病、弱、殘雛。強壯雛養在育雛籠下層,較弱雛養在育雛籠上層,上層溫度高,宜通過加強管理,補飼蛋白飼料,使弱雞強壯起來,彌補先天不足。其次是通過1周時的斷喙,認真仔細地將雛雞分為3群,淘汰過于消瘦雞只,對較弱雞群采取刺激食欲方式,使其多采食,促其生長;再次是進行雞新城疫二免時在群中挑強,挑弱,將雞群作進一步整頓;轉入育成舍時,再進行仔細分層分籠飼喂。育成期間,每2周進行1次稱重,及時調整雞群進行針對性管理,以免接近性成熟時,體重偏差太大,難以達到理想效果。轉入育成期時,根據雞群情況,對超過理想體重的雞群,逐漸更換營養濃度較低的飼料;對體重低于理想體重的雞群,繼續飼喂雛雞飼料,充分利用雞群12周齡前體重快速增長的潛力,使雞群體重盡快達到理想標準,然后逐漸更換營養濃度較低的飼料;對體重接近,達到理想體重的雞群,通過1周限飼,逐漸更換營養濃度較低的飼料。以后定期監測,及時調整,在保證體重達標的情況下,一直喂至達到理想的性成熟體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