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馬立克氏病的病源是馬立克氏病毒,屬于皰疹病毒。馬立克氏病毒可以感染1日齡雛雞,但是發病時間一般在3至5月齡之間,主要病癥是以淋巴細胞增生為特征的腫瘤性疾病。由于馬立克氏病的發病日齡通常在90日齡以后,馬立克氏病疫苗沒有被發明使用前,養雞者主要通過提高雞的生長速度,提早在馬立克氏病發病前出售肉雞,以減少由馬立克氏病引起的損失,也因此導致了蛋雞和肉雞的徹底分開。
由于肉雞的出欄目齡在50日齡以前,馬立克氏病通常還沒有發作,因此商品肉雞很少接種馬立克氏病疫苗。隨著馬立克氏病強毒株的出現,出現了新的流行特點,發病提前,造成免疫抑制。免疫抑制使雞對其它傳染病的抵抗力下降,接種的新城疫、傳支、法氏囊等疫苗不能產生正常的免疫應答,造成成活率降低。有些馬立克氏病毒感染者雖然在出欄前不表現明顯的臨床癥狀,但是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受到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l實驗動物
實驗用1日齡肉用雛雞來自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實驗雞場。120只肉用雛雞隨機分為2組,每組60只(公母各30只)。實驗組接種馬立克氏病疫苗,疫苗為火雞痢疾病毒凍干苗,每只雛雞頸部皮下注射
0.2ml;對照組每只雛雞頸部皮下注射0.2ml生理鹽水。疫苗接種工作在雛雞出殼后24小時內完成。
1.2飼養管理
飼料使用北京正大飼料有限公司肉雞料0一3周齡飼喂“510礦號肉仔雞顆粒破碎料,4-6周齡飼喂“511”號料,7周齡飼喂“513”號飼料。飼養方式采用籠養,自由采食,自由飲水。其他方面采用常規管理,7日齡免疫新城疫和傳支,10日齡免疫法氏囊20日齡新城疫和傳支進行二免,25日齡法氏囊病二免。
1.3測量方法
0日齡測量初生重,2周齡、4周齡、6周齡、7周齡進行體重測量,同時統計耗料量。每日記錄雞群的數量變化,對死亡雞只進行解剖疾病診斷。7周齡末進行屠宰性能的測定,每組隨機抽取體重比較接近的10只雞(公母各半)進行屠宰,測量屠宰率、半凈膛率、全凈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脹率等,同時檢查內臟等處是否有腫瘤。
從屠宰結果來看,屠宰率、半凈膛率、全凈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實驗組和對照組無顯著差異,但腹脹率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屠宰過程中對內臟、腿部神經等部位進行腫瘤觀察,均未發現明顯腫瘤。
2.3成活率
整個實驗期實驗組的成活率達到96.7%,對照組僅為>85%。雞的死亡主要發生在第6、7周齡。通過對死亡雞只的剖檢,未發現腫瘤,雞只消瘦,拉粉綠稀糞便。馬立克氏病發病一般在90日齡以后,但是感染馬立克病毒的雞對新城疫疫苗。法氏囊病疫苗等免疫的應答反應降低,會造成綜合抗病力的下降。
3總結與討論
在商品肉雞的飼養過程中,由于飼養期短,出欄前極少出現因為馬立克病而死亡的現象,因此人們已經習慣于肉雞不接種馬立克氏病疫苗。隨著疾病不斷出現新的變異,飼養環境也不斷發生改變,一些突發性的傳染病變為隱性感染,一些傳染病的發病日齡提前。作為一種免疫抑制病,馬立克氏病不僅本身會造成雞的大批死亡,而且會影響雞對法氏囊病、新城疫等病毒病的免疫抑制。
本實驗的結果反映出接種馬立克氏病疫苗不僅可以提高商品肉雞的成活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增重和飼料轉化效率,提高膽體質量。因此建議商品快大型肉雞也要注射馬立克氏病疫苗,為了降低成本,可以選擇價格較便宜的HVT凍干疫苗。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