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雞的壞死性腸炎又稱腸毒血病,是由魏氏梭桿菌引起的一種毒性傳染病。該菌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健康雞也有攜帶此菌者,雞舍通風不好,地面潮濕或喂給發霉變質的魚粉豆粕等因素,均可誘發此病,發病率、死亡率不高,日死亡率在1%左右。不但影響雞生產性能而且易誘使其它病發生,造成較嚴重的損失。近兩年來,我省許多地區都有本病發生,特別是2003年,發病率較高,應引起同行們的重視,現將筆者診治雞壞死性腸炎的體會介紹如下。
1主要癥狀
突然發病,不食,趴臥,排黃綠色或暗黑色的稀便,有的可見糞便中混有血液。呈零星發病和死亡,日死亡率一般不超過1,病程1~2天。如發生混合感染,死亡率會大大增加。筆者在鞍山地區某蛋雞場的壞死性腸炎病雞群中見到,因混感了大腸桿菌病,死亡率高達4%。
2剖檢病變
特征性病變是小腸中后段有一段腸管明顯增粗,約為正常腸管的2~3倍,增粗的腸斷在15~25厘米長。剖檢時,打開腹腔即可見到。病變部腸管漿膜是淺紅色,淡黃色或灰色,并見有出血斑點。剪開腸管可見有出血性或黃灰色液體,有的有血凝塊或豆腐渣樣物質。腸粘膜表面附著一層很厚的灰黃色偽膜。易脫落,剝去脫落的偽膜可見腸粘膜凸凹不平,嚴重的充血或出血,或見有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麩皮樣壞死灶。因腸壞死,失去固有彈性,稍用力即可使壞死腸段斷裂。其它腸段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或出血性炎癥。
3實驗室診斷
取病變部腸粘膜刮取物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有大量一致的革蘭氏陽性短粗而兩端鈍圓的桿菌。以無菌操作采取病死雞肝臟進行觸片,經革蘭氏染色后鏡檢,可見革蘭氏陽性兩端鈍圓的莢膜桿菌。以腸內容物分離培養物接種小白鼠,每只腹腔接種0.8毫升,10小時可致死小鼠,其病癥與自然病例相同,用相同方法接種雞,臨床上可出現淡紅色糞便,但不造成雞死亡,剖檢可見腸管下1/3處有輕度病變。
筆者使用多種藥物治療此病,通過對比選用慶大霉素與甲硝唑配合使用。慶大霉素按每千克體重1.5萬單位/次,每天早晚各一次;甲硝唑按0.1%比例混飼或按0.05%濃度飲用,連用4~5天。有時痊愈后數日還會復發,可按上述方法自行投藥治療。同時改善雞舍環境條件,都可達到治愈目的。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