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馬立克氏病(MD)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淋巴組織增生性傳染性腫瘤性疾病。采用疫苗免疫接種可以控制或減少MD的發生。但不幸的是免疫保護并非完全有效,免疫失敗的情況時有發生。病雞的外周神經、內臟器管、性腺、眼球虹膜、肌肉及皮膚發生淋巴細胞浸潤和形成腫瘤病灶,最終因受害器官功能障礙和惡病質而死亡。近幾年來,免疫雞群仍發生MD病例。有的雞群免疫后發病率仍高達10%~40%,嚴重影響了養雞業的健康發展,成為養雞戶一頭痛事,不僅給養雞業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又因無良好的治療方法,備受獸醫同行們的廣泛關注。
馬立克病的癥狀及病變癥狀本病的初發日為3周齡~4周齡,但實際發病和死亡的多在2月齡以上。病雞的癥狀根據侵害部位有所不同。神經型:主要侵害雞的周圍神經系統。如侵害頸迷走神經時則引起雞頭頸下垂、斜頸;如侵害翼神經,則引起雞翼下垂;如侵害坐骨神經,則引起雞腳麻痹及兩腳不對稱。內臟型(急性型):主要侵害內臟器官,病雞表現精神不振,消瘦,常不表現特征癥狀而死亡。另外還有眼型,主要侵害眼球虹膜部分,虹膜增生褪色,瞳孔邊緣不整,光反射困難,病雞表現貧血,消瘦,下痢等一系列癥狀。病變:神經、坐骨神經、翼神經、迷走神經等出現單側性腫大變粗,呈黃白色水腫樣變化。肝、脾:其表面和切面均可見白色結節狀腫瘤。腎、卵巢:兩者均褪色,腫大,表面呈顆粒狀。肺:因細胞浸潤而呈灰褐色透明樣變化。心肌:腫瘤常突出在心室的表面。腺胃:胃壁肥厚,有時出血和潰瘍。腳部皮膚:由淋巴樣細胞形成腫瘤性結節。胸肌:出現白色條紋狀病變。
失敗原因MD免疫失敗與雞對馬立克的易感性有關,同時也因雞的性別、年齡、品種而不同。初生雛雞對馬立克氏病強毒最易感染。1日齡雛雞的易感性比14日齡或24日齡雛雞大1000至10000倍不等;母雞比公雞對本病毒更易感染;肉雞、蛋雞均易感染;不同品種雞感染后發病率不同,將同一劑量的病毒接種于不同品系雞,其發病率可達12%~85%。導致馬立克失敗最常見的原因有:(1)免疫接種不當;(2)MD病毒(MDV)的早期感染;(3)超強毒MDV(VVMDV)毒株的侵襲。此外,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雞群缺乏對MD的遺傳抵抗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感染,以及疫苗儲存不當等其他因素也可引起免疫失敗,使雞群發病。
防治發生本病后無有效的藥物治療,給養雞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為有效地提高馬立克疫苗的免疫效果,必須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馬立克氏病的發生與流行。
免疫因素(1)疫苗的選擇和使用。在選擇疫苗時要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疫苗,且要注意鑒別疫苗的真偽;疫苗的保管、儲存及運輸更重要,MD疫苗在-10℃條件下存活期為1年,0℃~4℃條件下存活期為6個月,所以運輸使用時必須裝在有冰塊的保溫箱或保溫瓶中,稀釋疫苗應按規定加保護劑,防止蝕斑數減少。疫苗稀釋后必須在1小時內全部用完,因為疫苗稀釋后2小時其蝕斑數就會下降30.3%,免疫效果肯定不佳。另外,在注射過程中,要保證每只雞都能有足夠的劑量。有個別孵化場的工作人員在專用稀釋液中添加抗生素和維生素,這其實是極其錯誤的做法,因抗生素和維生素有可能會改變稀釋液的PH值和滲透壓而造成免疫失敗。(2)接種時間的選擇。在實際操作中,MD的免疫應在雛雞出殼后24小時內接種完畢,若推遲接種時間,雛雞一旦感染野毒,就會造成免疫失敗,而這一點卻未能引起孵化場的足夠重視。因為野毒一旦先占領細胞后,疫苗毒株就不能很好地增殖,抗體的產生就不理想。(3)免疫空白期:馬立克氏病的免疫發生期較晚,雛雞注射MD疫苗15天~21天后,才能產生免疫力,但在15天~21天內雛雞隨時都可感染MDV。目前我國使用的火雞皰疹病毒(HTV)疫苗接種后的免疫保護率僅達50%~80%,而某些雞場進雛前雞舍又未經較長時間的空舍,再加上雛雞與大雞舍間隔距離較近,又不注意隔離,人員流通頻繁,消毒措施又跟不上,雛雞早期容易受到野毒的攻擊,抗體的產生就不理想,因此,易造成免疫失敗而感染發病。早期感染是造成發生MD的主要原因,所以對一些污染嚴重的雞場,最好進行MD疫苗二次免疫,一般在10日齡~21日齡時進行第二次加強免疫注射。第二次加強免疫是在激發第一次免疫注射已致敏的免疫記憶細胞,引起更強烈的免疫應答,增強對MD的免疫力。因此,MD二次免疫,必須在搞好衛生消毒,加強飼養管理,綜合性防治與1日齡注射的基礎上進行效果才好。筆者就親自試驗過很多雞場,效果非常理想,給雞只提供了更高的保護率。
管理因素(1)加強環境消毒。室溫條件下,MDV在糞便和污染的墊草中,傳染力可維持16周之久,其病毒廣泛存在于病雞的分泌物、脫落的羽毛和皮屑當中。某些養殖戶為了獲得短期的經濟效益而縮短和取消空舍期,繼續使用用過的墊料,以及對空舍的消毒不徹底等,都給MDV的進一步擴散創造了條件,而MD疫苗的使用不可能從根本上代替良好的飼養管理技術。因此,應加強環境的消毒,特別是對各孵化室及空雞舍必須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對地面和墻壁可用3%的燒堿或綠威霸消毒液噴灑消毒。(2)嚴格隔離,避免雞只的早期感染。調查中曾發現個別種雞發生MD,但其種蛋仍然照常孵化,也許是人們知道本病不會垂直傳播,但MD病雞的排泄物會污染蛋殼表面,并成為雛雞早期感染的重要原因。對此筆者建議對種雞場進行必要的淘汰和對種蛋進行嚴格熏蒸消毒。雞群日齡越小,對本病的易感性就越高,1日齡雛雞易感性比成雞大數千倍,因此有必要將雛雞和成雞分開隔離飼養。成雞盡管在早期免疫過MD疫苗,而且雞只也不表現任何癥狀,但仍不能排除成雞感染MD并向外排毒的可能。因此,混群時表面健康的成雞可能成為處于免疫空白期雛雞的傳染源,所以分開飼養是十分必要的,且雛雞舍應處于成雞舍的上風,有條件的最好實行全進全出制。
免疫抑制性疾病和藥物的干擾(1)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響。對于能夠引起MD免疫抑制性的疾病(包括傳染性法氏囊病、貧血因子、曲霉菌等)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于曲霉菌病,不僅可引起胸腺、法氏囊和脾臟萎縮,抑制機體免疫力,增加雞對MD的敏感性,而且造成后代雛雞的免疫抑制。(2)藥物的干擾。鑒于目前沙門氏桿菌的垂直傳播嚴重,有相當部分養殖戶在雛雞開飲時使用抗生素,這樣雖然可能達到控制了沙門氏桿菌感染的預期目的,但有些抗生素對B淋巴細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從而影響MD疫苗的免疫應答造成免疫失敗。所以,最初幾天使用對疫苗無干擾且效果確實的藥物。抗病毒藥物應禁止使用,帶雞噴霧消毒也應安排在2日齡以后進行。
超強病毒或變異株的存在根據MDV毒株的抗原差異和其他生物學特征,可將MDV分為3個血清型,而不同的血清型具有其相對應的特定疫苗。因此,對付MDV及其強毒的最有效的辦法是使用多價液氮疫苗,才能有效地降低MD的發病率。在生產實踐中,僅依靠疫苗來防治本病是危險的,所以應認真實行綜合性的防治措施。(1)出雛后立即注射MD疫苗,增加免疫劑量,并在17日齡或21日齡時對雞群進行第二次加強免疫,并保證免疫質量。使用針頭時千萬不要用酒精或其他消毒藥來消毒,免得疫苗受破壞。(2)加強飼養管理,喂給全價飼料,搞好環境衛生,嚴禁閑散人、畜出入雞舍,嚴格防范鼠、貓、犬及野禽等進入雞舍,減少不必要的應激反應。(3)定期搞好雞舍,尤其是出雛室和育雛舍的徹底消毒和除塵,有條件應采取密閉條件下育雛,人工機械排風換氣,安裝具有過濾除塵功能的換氣設備,使雛雞在30日齡內完全不接觸MDV。(4)定期檢疫淘汰并徹底消毀(深埋或焚燒)MD病雞,尤其是羽毛。(5)對雞舍的廢棄物要定期進行焚燒或發酵等無害化處理,切記亂堆亂放,污染環境。(6)出現MD單價苗免疫失敗時,如果是因母源抗體的影響,可改用血清型不同的疫苗,如果是由于雞場MDV污染嚴重或懷疑有VVMDV(超強MDV)存在,可試用雙價苗或多價苗。
總之,在生產實踐中,只有正確地選用疫苗,執行合理的接種方法,創造良好的飼養管理措施和生物安全體制,才能進一步降低MD的發病率,從而有效地控制MD病的發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