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雛雞白痢桿菌病是由雞白痢沙門氏桿菌引起的雛雞急性、敗血性傳染病,以發熱、拉白色粥樣或黏液性糞便為特征,一般5~6日齡開始發病,7~14日齡發病率與死亡率較高,特別是7~10日齡的雛雞死亡率最高,嚴重影響著育雛成活率及雞群質量。
1發病原因
本病的病原是雞白痢沙門氏桿菌,顯微鏡下觀察,是一種革蘭氏染色陰性小桿菌,呈桿狀或近卵圓形,病雞的內臟器官中特別是肝、肺、卵黃囊、睪丸和心血中含菌量最多。本病的傳染途徑很多,病雞的排泄物污染周圍環境是本病傳染的主要因素,健康雛雞因接觸病雞排泄物或污染的飼料、飲水、墊草、用具等而被傳染。帶菌種蛋可直接將病菌傳染給新孵出的后代,同時還會污染孵化器和孵坊。該病還可以通過斷喙、性別鑒別傳播,被污染了的免疫器材也能廣泛地傳播本病。另外,飼養管理條件差,如雛群擁擠、環境不衛生、育雛室溫度太高或者過低、通風不良,飼料缺乏或飼料營養搭配不齊全,較差的運輸條件或者同時有其他疫病存在,雞本身抵抗力下降等,都是誘發本病和增加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2臨床癥狀
病雛精神沉郁,低頭縮頸,閉眼嗜睡,羽毛松亂,食欲下降或不食,常常擁擠扎推或靠近熱源,嗉囔膨大充滿液體,尖聲鳴叫,呼吸困難。突出表現為下痢,排白色似石灰漿狀的稀糞,肛門周圍絨毛被糞便所污染,干后成硬塊而封堵肛門,病雛排便困難、努責、呻吟,甚至因疼痛而尖叫。少數病雛關節腫脹、跛行、行走不便,有的出現眼盲。
3病理變化
病死雛雞瘦小,羽毛污穢,肛門周圍污染糞便,眼睛下陷,脫水,腳趾干枯。主要病變為肝臟腫大,土黃色,散在有大小不等、數量不一的灰白色針尖狀壞死點或點狀出血;蛋黃吸收不全,卵黃囊的內容物質變成淡黃色并呈奶油樣或干酪樣黏稠物;心包增厚,心臟上?梢娀野咨珘乃佬↑c或小結節;脾臟腫大,質地脆弱。病程稍長者,可見肺部有壞死或灰白色結節,有的肝、脾、肌胃、小腸及盲腸也有結節;腎充血或貧血,輸尿管顯著膨大,有時在腎小管中有尿酸鹽沉積;腸道呈卡他性炎癥,特別是盲腸?沙霈F干酪樣栓子。
4現場檢查
無菌操作采取病雛血液滴在有沙門氏桿菌多價O血清的清潔玻片上做凝集試驗,同時以生理鹽水代替多價O血清做對照,結果是血液很快與多價O血清凝集,而對照玻片上沒有出現凝集現象,初步診斷為沙門氏桿菌所致的雛雞白痢桿菌病。
5實驗室檢查
5.1細菌學檢查
5.1.1無菌操作采取病變肝臟并剪碎,用亞硒酸鹽亮綠增菌液增菌37℃培養18~24h,然后接種于麥康凱瓊脂平板、SS瓊脂平板和血液瓊脂平板上,37℃培養24h后觀察,SS瓊脂平板和麥康凱瓊脂平板上均可見細小、無色透明、光滑、完整的菌落,血液瓊脂平板上生長有灰白色、邊緣整齊、易乳化、不溶血菌落。
5.1.2選典型菌落移植到普通瓊脂斜面和三糖鐵瓊脂上(接種三糖鐵瓊脂時先涂布斜面后穿刺底層),37℃培養24h,普通瓊脂斜面上見正圓形、半透明、光滑、濕潤、邊緣整齊的灰白色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兩端鈍圓、中等大小的革蘭氏陰性桿菌;三糖鐵瓊脂斜面變紅,底層變黃含有氣泡,即產酸產氣。
5.2血清學診斷取一小滴沙門氏桿菌全價血清滴于一清潔玻片上,再挑取上述普通瓊脂斜面上純培養物少許與玻片上的全價血清混勻成濃菌液,混勻后搖動玻片,2min內(室溫20~25℃)出現凝集現象。取上述普通瓊脂斜面上純培養物少許與沙門氏桿菌多價O血清做凝集反應試驗,結果為陽性。
6治療
6.1中藥方劑
6.1.1雄黃4g,藿香10g,滑石16g,共研磨為末拌料,供100只雛雞用,一日一次,連用一周可見效。
6.1.2黃連、黃芩、苦參、金銀花、白頭翁、陳皮各等份共研細末,拌勻,按每只雛雞每日0.3g拌料,連用一周,防治雛雞白痢的效果較好。
6.2輔助治療
6.2.1紫皮大蒜適量,搗茸兌水,全群自飲,可防可治。
6.2.2發現雛雞下痢時,把鮮洋蔥搗爛后,與飼料充分拌勻,全群自由采食,連喂4天。
6.3配合使用抗菌藥物根據當地具體情況或藥敏試驗結果,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
6.4其他措施凈化育雛室,并用0.5%過氧乙酸噴灑消毒。
7防治
7.1加強飼養管理,育雛室保持清潔于燥,防寒保暖,溫度適宜、維持恒定,墊草勤曬勤換,雛雞群不能過分擁擠,飼料要配合適當,營養全面,容易消化,防止雛雞發生啄癖,飼槽和飲水器防止被雞糞污染。
7.2注意常規消毒,雞舍及一切用具要經常清洗消毒,搞好雞場的環境衛生。孵化器使用前,要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育雛室和一切育雛用具,要經常消毒,孵化種蛋在孵化前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
7.3種雞場執行定期檢疫措施,定期對種雞群檢疫是消滅帶菌者,凈化雞群雞白痢桿菌病的最有效措施。應用全血玻片凝集試驗方法,一般種雞群每年進行3次檢疫,第一次在40~70H齡;間隔1.0~1.5天進行第二次檢疫,第三次應于全面開產后進行。堅持淘汰陽性雞,以達到凈化雞場的目的。
7.4對新購進的雞,應選用合適的藥物進行預防,有助于控制發病。
7.5發病后要立即隔離、封鎖和治療,盡快撲滅傳染源。
7.6中西藥結合治療雛雞白痢桿菌病,治療效果顯著,且可消除長期使用抗菌藥物細菌容易產生耐藥性的弊端。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