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在孵化過程中,由各種因素如蛋殼過硬、雞胚頭部活動空間有限或其嘴尖離蛋殼較遠等導致發育正常的雞胚啄殼前被悶死的現象很常見。那么,怎樣預防這類現象發生呢?
1、翻蛋。
孵化的前10天是胚盤定位的關鍵時期,為使胚胎眼點、頭部沿種蛋的鈍端殼邊發育,以利于雛雞的嘴尖啄殼,應在此階段勤翻蛋。
操作時應保持種蛋的鈍端向上,翻蛋角度以45-55為宜。
2、孵化10天后照蛋
如沒有發現種胚的眼點、頭部,而只是在氣室周圍見有清晰的血管,表明這些種胚到出殼時一般是頭部位于氣室中央或彎向腹部,雛雞的順利出殼率極低。
對于這些種胚要在蛋殼上做好記號,以便于雛雞出殼時及時搶救。
3、發育正常、胚位較正的雞胚出殼集中,并有明顯的出雛高峰期。
一般種蛋孵化至第19天時即零星有個體啄殼,到第21天的14-18小時達到出雛高峰。
對難以順利出殼的雛雞進行助產的適宜時間是在出雛高峰期的前1-2小時。助產過早會因大量出血致使死胎、弱雛增多或因破殼過早,水分蒸發太多使幼雛黏殼;助產過遲會使大批胎位不正的雞胚悶死在殼中。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