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春季育雛的優點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蛋雞的育雛也是如此,在一年四季當中,以春季育雛最佳,這是因為:
1、氣溫適宜:每年3~4月氣溫逐漸轉暖,光照逐漸延長,有利于雛雞的生長發育,雛雞的成活率也高。
2、開產期適宜:春季育雛一般于當年8~9月開產,既可避開炎熱的夏季,免受高溫的影響,又可因老齡雞產蛋量低、上市雞蛋少而提高雞蛋的經濟價值。
3、產蛋持續時間長、產蛋多:春雛在當年秋天開產后,到第二年的夏末秋初就可進行淘汰,這樣,既便于雞群更新,又能保持較高的生產水平。
二、進雛前的準備
1、消毒:具體的消毒步驟為:
(1)徹底清掃雞舍,包括地面、屋頂、窗臺等每一個角落,不能留有死角。
(2)沖洗雞舍。用水由內向外沖洗雞舍,沖洗干凈后開窗干燥一天。
(3)育雛用的食槽、水槽及其它飼養用具用百毒殺浸泡消毒后,在陽光下曝曬2天。
(4)空舍期間及時填補鼠洞,修補屋頂漏雨處以及破損門窗,用20%的石灰膏粉刷墻壁;若舍內地面為土地面,可鏟去表層土后再拌入生石灰夯實,也可起到消毒作用。
(5)用3~4%的火堿(氫氧化鈉)噴灑消毒,水溫以40℃左右為宜,噴灑時每立方米1~2升,噴灑要均勻,不留死角。
(6)噴灑消毒2天后,把消毒過的料槽、水槽以及其它用具放入雞舍,關閉門窗后進行熏蒸消毒。注意雞舍的所有漏洞、門窗縫隙都要封嚴,防止熏蒸消毒的氣體流失。因春季氣溫仍然較低,為保證熏蒸效果,雞舍需要加溫加濕,熏蒸時間以24~48小時為宜,熏蒸完畢后可開窗12小時通風,然后重新封閉后待用。
2、鋪設墊料:養殖戶在進雛前3~4天,就應在育雛室內鋪設墊料。
(1)對于大多數農村養殖戶所采用的地面散養的育雛方式而言,育雛室內必須鋪設柔軟的墊料。墊料要干爽、疏松、吸水性強,且適合做肥料。飼養中常用的墊料有稻草、麥秸、稻殼、鋸末等。無論使用何種墊料,一定不要發霉,以免誘發雛雞的曲霉菌病。
(2)鋪設方法:先將墊料放在干凈的環境中用消毒劑噴霧消毒,然后在陽光下曝曬2天。最后放入熏蒸過的育雛室內,厚度約為15~20厘米,注意不能切得過碎。
(3)預熱試溫:對于初次育雛的養殖戶來說,預熱試溫這一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以農村養殖戶常用的火爐育雛為例,在育雛前2~3天,要把爐子點燃,觀察溫度是否能夠達到育雛所需的最高溫度,要特別注意夜間和白天的溫度是否一致;同時,應仔細檢查煙囪是否漏煙,煙囪和屋頂或墻壁的結合處是否安全,以消除火災隱患。在這一過程中如果發現問題,應在進雛前及時解決。
三、蛋雛雞的日常管理
1、溫度:最初幾天,育雛溫度要保持在32~33℃,以后隨著雛雞的生長,溫度可逐漸降低,通常每周下降2℃,至4周齡后,可最終保持在22~23℃。對有經驗的養殖人員來說,育雛溫度是否合適,可完全通過雛雞的表現和行為觀察出來,具體方法為:
(1)溫度正常:雛雞表現活潑好動、食欲旺盛,飲水適量,糞便正常,羽毛有光澤,在墊料上分布均勻,夜間安靜,伸脖休息。
(2)溫度過高:雛雞遠離熱源,兩翅張開,伸頸張口喘氣,飲水頻繁。
(3)溫度過低:雛雞扎堆,靠近熱源,并發出尖叫聲。
另外,育雛過程中在溫度的掌握和控制上,還要注意這樣幾點:一定要保證育雛溫度的均衡性,每日的溫差不應超過2℃,特別要避免夜間溫度驟然下降;溫度表用前要進行校對,掛在比雛雞背稍高的地方,并應在室內均勻懸掛,但一定要遠離火爐,以免引起誤差;溫度控制要靈活掌握,溫度表顯示的數據要與雛雞的狀態結合起來;弱雛或病雛的溫度要比健康雛雞高1~2℃,夜間比白天高1℃,接種疫苗期間要比正常時提高1℃。
2、濕度:雛雞喜歡干燥而怕潮濕,1~7日齡時育雛室內的濕度要保持在60~70%,1周后,隨著體重的增加和水分代謝的加快,可保持在50~60%。在育雛過程中,保持室內濕度的方法有這樣幾種:蒸汽法是用鍋或水壺放在火爐上燒水,既給雛雞提供了飲水,又增加了濕度;噴霧法是用噴霧器噴灑溫水以增加濕度,可配合消毒液進行帶雞消毒,但噴灑時噴頭要避免直接對著雛雞;地面灑水法是向周圍墻壁或墊料上灑水,但灑水量不應過大。
3、通風:雛雞飼養密度較大,排泄物多,糞便和墊料在微生物、溫度和水分的作用下,產生氨氣和硫化氫等有害氣體,這些有害氣體均嚴重影響雛雞的生長發育,也是降低雛雞抗病力誘發或并發其它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考慮保溫的前提下,要加強育雛室內的通風換氣。在進行通風換氣時,要注意:
(1)通風時要預先把室內溫度提高2℃,這樣通風后才不至于造成溫度降低。
(2)通風時要看準風向,迎風面窗口要開小些,背風面可開口大些,要避免外部的冷風直接吹到雛雞身上。
4、光照:光照對雛雞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光照時間,二是光照強度。
(1)光照時間:1~3日齡,可采用23小時光照,這樣可以促進雛雞的活動,方便采食和飲水。3天以后,可利用自然光照,也可每周依次降低2小時,直至夜間不開燈為止。
(2)光照強度:在光照強度上,第1周的強度可稍大一些,每平方米地面有3~5瓦,第2周以后可降至1~3瓦,這樣可防止由于光線過強而造成雛雞啄癖。
5、密度:飼養密度對雛雞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一般1~6周齡在地面平養方式下可飼養雛雞20~25只。如果密度過大,雞群擁擠,采食不均,個體發育不整齊,容易感染疾病和引發啄癖;密度過小,成活率可能高一些,但對保溫不利且不經濟。
6、環境衛生:育雛室內的地面和墊料要保持干燥,注意飼養用具的清潔衛生。應本著“預防為主,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原則,制定嚴格的內外環境消毒制度。
(1)禁止外人隨便進入。
(2)雞糞和墊料清除后不能隨便堆放,死雞要深埋或焚燒處理。
(3)育雛室門口應設消毒池或撒布生石灰,消毒液要經常更換。
(4)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舍內外環境的消毒。在進行帶雞消毒時,應注意噴出的霧滴不應過大,否則容易引起雛雞的呼吸道病。
7、斷喙
(1)在雛雞6~10日齡斷喙最佳。斷喙時一定要避開疫苗接種的時間,有些養殖戶或種雞場技術服務人員為圖省事,往往把接種雞痘或油苗注射同斷喙一起進行,這樣不但容易造成免疫失敗,而且會因雙重應激降低雛雞的抗病力。
(2)斷喙前后各1天,應在飲水中加入維生素K3粉,以減少出血,避免造成葡萄球菌感染。另外,在飼料中應拌入倍量電解多維,防止應激。
(3)斷喙后1~2天內要自由采食,料槽中應多加料,以免雞喙碰到較硬的槽底會有疼痛感而影響采食。
總之,蛋雛雞十分嬌嫩,育雛期間稍有疏忽,都會對雛雞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養殖戶從接雛到育雛,都必須予以精心的飼養管理,以便為以后的育成、產蛋期打下良好的基礎。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