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養雞戶在消毒過程存在許多誤區,致使消毒達不到理想效果。消毒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消毒不全面
一般情況下對雞的消毒方法有三種,即帶雞(噴霧)消毒、飲水消毒和環境消毒。這三種消毒方法可分別切斷不同病原的傳播途徑,相互不能代替。帶雞消毒可殺滅空氣中、禽體表、地面及屋頂墻壁等處的病原體,對預防雞呼吸道疾病很有意義,還具有降低舍內氨氣濃度和防暑降溫的作用;飲水消毒可殺滅雞飲用水中的病原體并凈化腸道,對預防雞腸道病有意義;環境消毒包括對禽場地面、門門過道及運輸車等的消毒。很多養殖戶認為,只要經常給雞飲消毒液,雞就不會得病。這是錯誤的認識,飲水消毒操作方法科學合理,可減少雞腸道病的發生,但對呼吸道疾病無預防作用,必須通過帶雞消毒來實現.因此,只有用上述三種方法結合消毒,才能達到消毒目的。
2、消毒不連續
消毒是一項連續的防病工作,因此時間最好不間斷。帶雞消毒和飲水消毒的時間間隔如下。
2.1帶雞消毒。育雛期一般第3周以后才可帶雞消毒(過早不但影響舍溫,而且如果頭兩周防疫做得不周密,會影響早期防疫),每2~3天消毒1次;育成期宜4~5天消毒1次;產蛋期宜1周消毒1次;發生疫情時每天消毒1次。疫苗接種前后2~3天不可帶雞消毒。
2.2飲水消毒。育雛期最好第3周以后開始飲水消毒(過早不利于雛雞腸道菌群平衡的建立,而且影響早期防疫)一般每周飲1~2次,每次2~3小時即可防疫前后3天、防疫當天(共7天)及用藥時,不可進行飲水消毒。
3、消毒液選擇不當
3.1消毒液過于單一。總用一種消毒液容易使病菌產生耐藥性.同一批雞應交替使用兩種或多種消毒液。應選擇不同成分而不是不同商品名的消毒液。市面上銷售的消毒液,很多是同藥異名。
3.2消毒液無針對性。不同的消毒液對不同的病原體敏感性是不一樣的,一般病毒對含碘、溴和過氧乙酸的消毒液比較敏感,細菌對含雙鏈季銨鹽類的消毒液比較敏感所以在病毒病多發的季或雞生長階段(如冬春、肉雞30日齡以后)應多用含碘、含溴的消毒液,而細菌病高發時(如夏季、肉雞30日齡以前)應多用含雙鏈季銨鹽類的消毒液。
4、忽視影響消毒的因素
4.1溫度。一般情況下,消毒液溫度高,消毒效果可加大。實驗證明,消毒液溫度每提高10℃,殺菌效力增加1倍,但配制消毒液的水溫以不超過45℃為好。另外,在熏蒸消毒時,需將舍溫提高到20℃以上,才有較好的效果,否則效果不佳。
4.2濕度。很多消毒措施對濕度的要求較高,如熏蒸消毒時需將舍內濕度提高到60%~70%,才能有效果;生石灰單獨用于消毒是無效的,須灑上水或制成石灰乳等。
4.3污物或殘料。灰塵、殘料(如蛋自質)等都會影響消毒的效果,尤其在進雛前消毒育雛用具時,-定要先清洗再消毒不能清洗消毒一步完成,否則污物或殘料會嚴重影響消毒效果,使消毒不徹底。
4.4消毒液的濃度和劑量。消毒液濃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濃度過高一是浪費,二會腐蝕設備,三還可能對雞造成危害。另外,有些消毒藥濃度過高反而會使消毒效果下降。消毒液用量方面,在噴霧消毒時按每立方米空間30毫升為宜,太大會導致舍內過濕,用量小又達不到消毒效果。一般應靈活掌握,在雞群發病、育雛前期、溫暖天氣等情況下應適當加大用量,而天氣冷、肉雞育雛后期用量應減少。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