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利用秸稈進行雞腿蘑商品化生產不僅有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可以減少秸稈焚燒帶來的污染,對于經過雞腿蘑消化后的菌糠,還可以作為高效有機肥還田。其栽培要點如下:
一、配方
玉米桔84%、雞糞10%、尿素1%、磷肥20%、石灰3%,料水比100:120。
二、栽培工藝流程
1.培養料制備及發酵:10月上中旬將玉來秸粉碎成5~10厘米長的小段。然后將培養料充分拌勻,置于發酵場上,堆料高1米、寬1米、長不限,發酵,當料溫達60℃保持10小時,翻堆,再達60℃保持10小時,當聞到料香并且發酵料呈現紅褐色發酵結束(一般7天就可結束)。待溫度降至30℃左右,準備裝袋。
2.冷卻接種與發菌管理:待料冷卻后裝袋,裝袋方法與平菇裝袋方法相同。三層菌二層料,用種量為10%(即100公斤干料用菌種10公斤)。將裝好的菌袋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用秸稈覆蓋,覆蓋要密并不讓菌袋接受光線。排袋的高度要隨氣溫決定。如在高溫時要排3~4層,低溫時要排5~6層,另外發菌期要嚴防高溫,一旦發現應立即翻堆。正常情況下30天菌袋發滿,菌絲呈潔白無污染。如發現有雜菌污染要用石灰水或克霉靈溶液做消毒滅菌處理,待菌袋出現黃色積水就應進入脫袋覆土期。
3.出菇期:(1)覆土:菇場的選擇力求因地制宜。把現有的平菇種植棚稍加修整便可使用。對棚的要求:日光不可直接照射到棚內可用草苫覆蓋;棚內通風條件必須良好;棚的保溫性能要優。菇床南北走向:床寬1米,長因棚而定,深0.3米,床與床間隔30~40厘米作為工作空間。菇床如東西走向,床寬1.5米,長因棚而定,深0.3米,床與床間隔30~40厘米。
(2)覆土前的準備工作:提前3~5天把挖好的菇床用大水漫灌,3~5天后在床底撒一層發酵料,然后將脫袋子的菌棒豎排入床內,袋與袋的間隙用發酵料填充,2~3天后開始覆土。
(3)覆土材料選擇:選擇腐殖質含量較豐富,肥力中等pH值在6.5~7.5之間的粘壤土或壤土,并且要求曬干后能結塊,敲碎后會成顆粒,吸水和保水能力強,具有一定的粘性,一般粗土粒直徑大小為1~1.5厘米,細土粒大小,粒徑為0.5厘米左右,粗、細敲碎后用不同的篩網過篩,使粗、細土粒大小基本一致,備好的粗土、細土應曬干撒入。石灰粉、多菌靈消滅病蟲,貯藏干燥處備用。
(4)覆土方法:先將料面輕輕搔一搔,拉斷表層菌絲,可使土層上生長的菌絲數量增多,然后用木板輕拍,平整料面,使覆土層的厚薄均勻,再將預備好的粗土撒于床面用噴霧器調濕,含水量為300%~40%(使土粒吸足水但不板結為宜),再將細土覆在粗土上,調濕、含水量為20%~30%,而后蓋上薄膜,以利保溫保濕,在10℃~25℃10天床面有菌索出現,子實體隨即形成。
(5)轉潮期管理:采收完一茬菇后要對床面和大棚進行一次清掃并用克霉靈液消毒滅菌,對于床面要加水加肥并重新覆薄薄的一層土并把床面整平。加水加肥的方法:用肥以尿素或磷肥為主,用量應掌握在每100公斤水用肥0.1公斤。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