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禽類的網狀內皮增殖癥是一種反轉錄病毒引起的一種綜合征,包括急性網狀細胞瘤、發育障礙綜合征及慢性腫瘤形成。
一、病原
該病病原為一種反轉錄病毒,該病毒可誘發一些慢性腫瘤,主要引起淋巴瘤、肉瘤和腺癌。
二、流行特點
本病主要通過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當病雞出現病毒血癥時,其糞便及分泌物中帶毒,被污染的飼料及飲水等可使健康雞群感染。蚊子也可傳染本病。此外,給雞注射馬立克氏病疫苗時,由于疫苗中混有該病病毒造成感染。
三、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
(一)急性網狀細胞瘤潛伏期3天,多在潛伏期過后6-12天內死亡。無明顯的臨床癥狀,死亡率可達100%。剖檢可見肝臟腫大,質地稍硬,表面及切面有小點狀或彌漫性灰白色、黃色病灶,脾臟和腎臟也見腫脹,體積增大,有小點狀或彌漫性灰白色病灶,胰腺、輸卵管及卵巢出現纖維性粘連。病理組織學檢查,可見腫瘤是由幼稚型網狀細胞所構成,瘤細胞大小不一,核多呈空泡狀。
(二)發育障礙綜合征表現生長發育遲緩或停滯,體格瘦小,但消耗飼料不減。剖檢可見尸體瘦小、血液稀薄、出血、腺胃糜爛或潰瘍、腸炎、壞死性脾炎以及胸腺與法氏囊萎縮等變化。有的見腎臟稍腫大。兩側坐骨神經腫大,橫紋消失。
形成慢性腫瘤的病例,臨床表現漸進性消瘦和貧血。生長的腫瘤為淋巴細胞瘤。
四、診斷
可根據肝、脾臟腫大,有點狀或彌漫性灰白色病灶,生長發育障礙,個體瘦小,但消耗飼料不減等特點做出初步診斷。確診應做病理組織學、血清學及病毒學檢查。
五、類癥鑒別
本病應與雞腫瘤性疾病相區別。此外,還應與因飼料不良等原因引起的生長發育遲鈍相區別。腫瘤病主要與馬立克氏病相區別,馬立克氏病神經型表現一側坐骨神經腫大,橫紋消失;而本病為兩側坐骨神經腫大,橫紋消失。內臟型馬立克氏病除肝脾外,性腺、腎臟、肺、腸漿膜等均可見到腫瘤病變。此外,馬立克氏病還有眼型及皮膚型。本病僅在肝、脾、腎出現腫瘤病變,二者容易區別。
六、防治措施
目前無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應加強預防措施。禁止用病雞的種蛋孵化雛雞。對種雞場進行檢測監督,淘汰陽性雞。發現被感染的雞群應采取隔離措施并撲殺、燒毀或深埋病雞。對污染的雞舍要進行徹底清洗、消毒。使用馬立克氏病疫苗時,應特別注意要用無本病病毒污染的疫苗。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