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由于我國地理環境差異大,以及居民生活習慣的不同,鳥骨雞在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諸多類型群體,山地鳥骨雞是其中重要的一類,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筠連、興文、沐川、敘永以及云南省的鹽津和咸信、貴州省的織金和畢節等地,是一種藥肉蛋兼用的地方雞種。
山地烏骨雞以冠、喙、髯、舌、皮、肉、骨及內臟(含油)烏黑為主要特征。它的羽色以紫藍色黑羽居多,斑毛及白毛次之;羽形以常羽為主,反羽(狗毛)和絲羽次之。公雞體格高大,母雞適中,軀體發育勻稱、體形輪廊近似“磚型”、“船型”或“方型”。
山地烏骨雞一般產蛋量低,平均年產蛋100枚~140枚,蛋重平均57.33克。該雞性成熟遲,公雞120日齡~180日齡開啼,母雞180天~210天開產;就巢性強,一年6次~8次,每次持續15天~25天。它早期生長較快,從出殼到主翼羽長齊一般只需60天,120天~180天時就能達成年體重的80%。成年體重公雞平均2.3千克~3.7千克,母雞2.0千克~2.6干克。此雞屠宰率較高,成年母雞一般73.2%,公雞78.2%,而成年閹雞高達84.4%
由于山地烏骨雞體大,人們尤為喜歡食用,而且它屬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一般人們用來滋補、保健、延年益壽之用。
四川山地烏骨雞由興文地方土種烏骨雞閉鎖繁育而成,初步考證已有300以上歷史,1994年興文縣建立山地烏骨雞原種場,與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系統完成種質性能和選育技術研究。
體形外貌
烏皮、烏肉、烏骨是四川山地烏骨雞的基本特征。羽毛常羽,羽色以全黑和全白羽為主。冠及肉髯母雞烏黑,公雞烏紅,耳葉為烏色或翠綠色,公雞單冠直立,喙、脛、趾烏黑,虹彩全黑羽為黑黃色,全白羽為淺黃色,公雞體格高大方圓,冠大烏紅,母雞體格適中,外貌清秀,適合種場引種。
特征特點
據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產檢測,興文山地烏骨雞粗蛋白含量22.03%,氨基酸含量比普通肉雞高12.08%,脂肪含量比普通肉雞低13.18%,維生素E含量比普通肉雞高6倍~10倍,碳水化合物比普通肉雞高187.3%,黑色素和紫膠素及其他有益微量元素含量也十分豐富。烏骨雞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齊全,體組織沉積大量黑色素和紫膠素等微量元素,具有特殊的營養滋補功能和保健治療作用,經常食用可延年益壽,清燉和隨藥燉服不僅湯味鮮美可口,而且還能滋陰補陽,扶正驅邪,治愈一些頑疾。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