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病原學
該病病原是鵝包柔氏螺旋體(Borreliaanserina),是螺旋體科疏螺旋體屬的一個成員。此菌螺旋彎曲,有疏松排列的5-8個螺旋,能運動。病原體存在于病禽的血液中。采取病禽血液,收集血漿,于超低溫條件下可長時間保存。鵝包柔氏螺旋體可在雞胚中生長。據報道,疏螺旋體在禽體內生長繁殖規律是從少到多,繼而成網狀,最后溶解消失。
這一規律與血清中抗體含量有關。為抗體逐漸增多時,螺旋體發生網狀凝集,抗體量進一步增多時則發生溶解,此時血內查不到螺旋體。我國分離到的雞疏螺旋體抗原性一致,同屬一個血清型。螺旋體對外界環境抵抗力不強。
流行病學
據報道,雞疏螺旋體病對雞、鴨、鵝、麻雀等均有較強的易感性,各種日齡均可感染,但老齡禽有抵抗力。鴿有較強的抵抗力。同時首次證實了燕子對該病的易感性,本病自然感染是通過波斯銳緣蜱的刺螫而傳播的。該蜱還可通過卵將病原傳給下一代,而后代可再繼續傳播,因此蜱是本病流行的媒介昆蟲。雞螨、雞虱也可傳播本病,但只起到機械傳播作用。幼禽發病或當營養不良時,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由于本病主要傳播媒介是蜱,所以該病發生有一定的季節性。
癥狀
病突然發生,體溫明顯升高,病雞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或廢絕。腹瀉,排出糞便呈漿液性且分為3層。外層為漿液,中層為綠色,內層有白色塊狀物。病后期明顯貧血并有黃疸。臨診上依癥狀輕重分為3型。急性型來勢兇猛病情重,體溫高,此時作血液涂片可見到較多螺旋體,病雞很快死亡。本病大多數屬亞急性型經過,最大特點是體溫曲線呈弛張熱型,螺旋體隨體溫升高在體內長時間存留。一過型的臨診病例少見,此型只見發熱、厭食,1-2天后體溫恢復正常,血中螺旋體消失,常不治自愈。
病理變化
主要病理變化為脾臟明顯腫大,呈瘀斑狀出血,外觀如斑點狀。肝臟腫大,有出血點和壞死灶。有時見腎臟腫大。腸道為卡他性腸炎。
診斷
臨診上如若懷疑本病,可在病禽發病初期采集血液制成濕片,在暗視野顯微鏡下觀察,當發現疏螺旋體即可確診。螺旋體在血中的出現與體溫升高有直接關系,螺旋體檢出率與體溫升高成正比,具有重要診斷價值。此外,采集病料接種雞胚尿囊腔,2-3天后在尿囊液中可看到病原體。我國學者曾用瓊脂擴散和凝集試驗進行診斷。
防制措施
土霉素是治療雞疏螺旋體病的高效藥物,治愈率達96.7%。青霉素亦有一定療效,但治療后血中螺旋體仍有再現現象,治愈率較低。土霉素還有較好的預防作用。另外,通過藥敏試驗,發現中藥石榴皮對螺旋體有較好的致死作用,其次為黃連和大蒜。
本病的預防主要是消滅該病的傳播媒介-蜱。除采用噴灑,藥浴方法消滅禽體上的蜱外,還應注意消滅在禽舍內外棲息的蜱。此外,加強飼養管理,增強家禽抗病力,特別是對引進禽只做好檢疫,是預防本病不可忽視的問題。另據我國新疆報道,曾自制菌苗現場應用,注苗后10天產生抗體,經7個月的觀察證明該苗安全、有效。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