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潰瘍性腸炎,是由腸道梭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細菌性傳染病。其特征是突然發病,死亡率迅速增高。病原體為腸道梭菌,該菌具有梭狀芽孢桿菌的一般特性,呈直桿狀或稍彎曲,兩端鈍圓。芽孢位于菌體的亞極位,呈圓筒狀。該菌在厭氧條件下生長,最適溫度為37-40℃,用加5%血清的硫乙醇鈉培養基,可由感染卵黃進行繼代培養,菌落直徑為1-3毫米,半凸起,具有纖絲樣邊緣,半透明,灰白色,有光澤。本菌能形成芽孢。因此,對各種物理化學因素有很強抵抗力。
(1)流行特點:較常見于幼禽,雞為4-12周齡。雞發病多伴有球蟲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及傳染性法氏囊病,或在這些疾病之后發生。該病在自然條件下經糞便傳播,禽類食入污染的飼料、飲水或墊草時易被感染。該菌能形成芽孢,所以本病暴發一次后,禽舍則長期被污染,經常連續幾批雞年復一年地發生此病。
(2)臨床癥狀:病禽急性死亡前癥狀一般不明顯,這些死亡的病禽通常是肌肉豐滿,脂肪豐厚,嗉囊中含有食物,雞的死亡率為2-10%。
(3)剖檢變化:主要病變在盲腸和小腸。急性病例的后段腸壁上點狀出血,伴有腸炎。慢性病例的腸黏膜呈壞死性潰瘍,潰瘍灶周有一炎性區,漬瘍面上被覆一層黃白色假膜,病變中央凹陷,周邊隆起,腸管穿孔性潰瘍可導致局部或彌漫性腹膜炎;肝臟出現黃色斑點或區域性壞死,脾臟腫大、充血,有時伴有出血。
(4)綠色防治措施
①由于本病原菌常存于糞便中,并長期存活在墊料中及存活病雞可以帶菌。所以,要求在進雛前清除墊料和糞便,對舍內和用具徹底消毒,以及大小雞不得同舍飼養等,對防止該病發生有重要意義。
②經常添加微生態制劑,改善和恢復腸道正常菌群,可以提高雞群抵抗力。
③鏈霉素和桿菌肽是治療本病的首選藥物,鏈霉素肌肉注射或混于飲水或飼料中,對本病有治療作用。用法:鏈霉素飲水(1.1克/升水),混料(6克/100千克飼料),連用3-5天。用藥及藥殘期間,蛋及肉品不能做綠色食品。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