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雞法氏囊病(IBD,又稱甘保羅病)是由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幼雞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
(一)病原傳染性法氏囊病毒。有2個血清型,I型對雞有致病力,對火雞無致病力。Ⅱ型對雞和火雞均沒有致病力。從病毒的分離鑒定結果看,存在傳染性法氏囊病毒超強毒株(vvIBDV),造成免疫雞群仍暴發流行傳染性法氏囊病,且發病率高(>90%),死亡率高(>30%),病變嚴重,法氏囊呈紫葡萄色。
(二)流行病學
1.雞對本病最易感。主要浸害2~15周齡的雞,其中以3~6周齡多發。
2.本病具有高度接觸傳染性,可通過直接接觸或通過病毒污染過的各種媒介物(糞便、塵土、飼料、飲水、器具、墊料、雞舍設備、人員衣鞋、昆蟲等)傳播。病毒主要經消化道傳入。也可經呼吸道、眼結膜感染。
3.在流行病學上,本病有“一過性”的特點,即“潛伏”期短(1~5天),病程1周左右,感染后第三天開始死亡,4~6天達到高峰,后漸減少,8~9天即停息。病死率一般為10%~30%,高的可達50%,如有雞新城疫等病并發,死亡率會增加。本病來得急,發病率高,死亡集中在很短的幾天之內,而且以后每批雛雞都可感染發病是其流行特點。
(三)臨床癥狀本病的特征是幼、中雛雞突然發病,呈現衰弱狀態。病雞初可見啄自己泄殖腔周圍的現象,隨后病雞排白色水樣稀便,食欲減退,飲水增加,嗉囔中充滿液體。有的在死前呈現拒食、步態不穩和震顫。3周齡以下雛雞感染時,一般癥狀嚴重,并可出現永久性的免疫抑制現象。3~8周齡雞感染時,往往導致暫時性免疫抑制。
(四)剖檢病變病死雞尸體通常見脫水,皮膚干燥,眼球下陷,在大腿及胸肌有條狀或斑狀出血;在腺胃黏膜或腺胃和肌胃交界處黏膜有出血點或出血斑;盲腸扁桃體腫大,并有出血點;有的肝臟腫脹或有壞死點,有的脾臟腫大;腎臟腫大,常見尿酸鹽沉積,顏色灰白,使腎臟呈花斑狀。最顯著的病變是在法氏囊。法氏囊腫大,漿膜下水腫明顯,呈膠凍樣,外觀呈黃色。剪開囊腔可見黏膜都呈彌散性出血,囊腔中有多量紫紅色果醬樣。病程長者可見有壞死的黃色干酪樣或奶油樣物。在發病死亡較高的發病群中,病死雞的法氏囊的變化嚴重。法氏囊嚴重出血,呈紫黑色,似紫葡萄狀。切開法氏囊可見囊壁增厚,囊內有紫紅色分泌物,整個法氏囊出血。感染初期(2~3天)法氏囊腫大,1周左右開始萎縮,如蠟黃顏色,到12天后只有正常體積的1/3~1/2,死亡雞的法氏囊萎縮。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