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百葉干”獸醫臨床稱為重瓣胃阻塞。此病在我地多見于冬末春初,亦有夏季發病者。冬末春初發病者多因耕牛越冬以干稻草為主飼料,營養單一,缺乏青料,加之春耕大忙,勞役繁重,水草不濟,飼養管理不當,日久致使氣血虧損,瓣胃功能失調而致。夏日發病主要因圈舍飼養,缺水少動,使瓣胃津液枯涸,燥而難通所致。
“百葉干”以重瓣胃內容物滯積,水份被吸收而干涸,瓣胃肌麻痹及小葉壓迫性壞死為特征。臨床上一般以耕牛鼻鏡有汗的多少、面積的大小、無汗部份龜裂的程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種病程。輕、中度治療及時,治愈率高,重度一般難以治愈。
筆者在臨床上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耕牛“百葉干”43例,治愈35例,效果明顯。現介紹如下與同仁探討。
方藥豬膏散:滑石60g,牽牛子30g,甘草30g,川大黃60g,官桂20g,甘遂30g,大戟30g,三棱30g,白芷10g,續隨子30g,榆白皮60g,豬油250g,蜂蜜50克。
治法將上中藥共為末,與豬油、蜂蜜共煎灌服,早晚各1次,1日1劑;另每日靜注生理鹽水2000ml,皮下注射毛果蕓香堿5ml直至康復。
病例2000年3月21日,高屯鎮古頓村歐某一頭黃公牛發病求診。主述:19日使役一天,夜間自由采食干稻草,20日上午使役時精力差,不耐勞,中午停食。21日出診檢查;精神沉郁,鼻鏡干燥,空嚼,磨牙,口色偏紅,有酸臭味,大便干硬呈褐色,體溫39℃,瓣胃區觸診敏感。根據使役后飼喂干草,次日又使役過度及臨床癥狀,初診為“百葉干”。用豬膏散1劑煎灌服,靜脈滴注生理鹽水2000ml,自由飲清水。22日復診:精神略好,鼻鏡干燥,開始飲水,體溫38.9℃。復用豬膏散1劑煎灌服,靜脈滴注生理鹽水2000ml,自由飲清水。23日復診:精神明顯好轉,有食欲,有反芻,進食少量青草,體溫38.5℃。再用豬膏散1劑煎灌服,皮下注射毛果蕓香堿5ml(0.15g)1次,自由飲清水。24日復診:精神、食欲基本正常,反芻正常,大便略干。皮下注射毛果蕓香堿5ml次,自由飲清水。25日復診:該牛康復。
方解豬膏散出自《元享療馬集》。百葉干為本虛標實證,故方中以豬油,蜂蜜滋養而潤為主;以滑石、牽牛子、續隨子、大戟、甘遂、大黃等逐水攻上為輔;官桂暖胃,白芷止痛,三棱行氣破血、消積止痛;榆白皮甘平滑利而粘著,可延長藥物留胃時間為佐;甘草調和諸藥為使。主輔佐使諸藥合用,共成潤燥、攻堅、消積之功。
臨床上瓣胃阻塞多伴有胃腸機能減弱,因此在積滯減緩的同時用生理鹽水補充體液,調解牛體電解質平衡,用毛果蕓香堿興奮前胃以促進耕牛盡快康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