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耕牛便血是濕熱毒邪侵入胃腸,濕熱郁結所致。該病多發生于早春季節,雖然死亡率低,但可導致耕牛迅速消瘦,無法勞役,給農民春耕帶來困難。筆者多年以來采用槐花散加減,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12例,全部痊愈,效果顯著。現介紹如下,供參考。
1發病原因
該病的發生與氣候、勞役、飼養管理等因素有關,如冬后飼養管理差,飼料單一,早期草木萌芽,草料驟變,且供給不穩定,加之使役過度等降低畜體抵抗力,使胃腸機能減弱,腸道致病微生物異常繁殖而引起發病。
2臨床癥狀
病畜主要表現為腹瀉,糞便中混有多量血塊或大量的鮮紅血液。患牛病初精神、食欲、體溫等均正常,僅糞便較干硬,表面呈暗紅色。1~2天糞便變稀、變少,并混有多量血塊或膿性分泌物。后期排大量惡臭稀糞,并混有紅色的血液,有排便失禁或呈里急后重癥狀;此時病牛精神萎頓,食欲減少或廢絕,乏力,肌肉振顫,鼻鏡干燥,呼吸輕而緩,瘤胃蠕動減弱或消失,耳角發熱,體溫升高達39.5~41℃。多數牛呈慢性經過,但病程較長。
3治療方法
中西醫結合。中藥以清腸止血,祛濁和營,疏風理氣為治療原則,用槐花散加減。方劑:炒槐花30g,炒側柏葉30g,炒荊芥30g,炒枳殼30g,黃連20g,黃芩20g,共為末溫水送服,每日1劑,連用3~4劑。西藥以抗菌消炎止血為主,對膿性分泌物較多的呈下痢的病牛內服磺胺脒片2~3g,對高燒病牛可用青霉素400~800萬u與氨基比林10~20ml混合肌注,有出血癥狀的肌注安絡血10~20ml。
4病例
本地1頭青年母水牛,3天前翻犁而發病,便血,全身發抖,不食,畜主要求就診。癥見:病牛體溫40℃,停食,不反芻,瘤胃蠕動微弱,鼻鏡干燥,被毛粗亂;排暗紅色惡臭稀軟糞便,混有大量鮮紅色的血液,排便少而次數多,頻頻努責,里急后重。
治療:灌服槐花散,每日1次,連用3天;肌注青霉素800萬u,安基比林10ml,每天2次,連用3天;肌注安絡血10ml,2次/天,連用2天;口服磺胺脒片2~3g,2次/天,連用3天。用藥后1天大便轉稠,排糞仍有點狀出血,牛努責,具少量食欲和反芻。3天后,糞便正常,病牛治愈。
5 小結與體會
方中槐花清大腸濕熱并能止血,側柏涼澀止血,荊芥理氣疏風,枳殼理氣寬腸,各藥炒黑,增強止血作用;黃連、黃芩清熱解毒。全方止血、寬腸、清熱解毒、疏風理氣,既能止便血,而又不使腸間濕熱滯留,為治腸風下血之劑,結合對癥治療,效果更佳。另外要加強飼養管理,預防本病的發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