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瘤胃積食又名“宿草不轉”,是瘤胃內積滯過多食物,不能運轉的一種疾病。本病是由于耕牛飼養管理不當,如攝取粗糙難于消化的或變質的飼料等原因,導致瘤胃內容物過分充滿,胃壁擴張,瘤胃蠕動減弱,前胃運動神經紊亂。多發生于冬、春季節,老齡、體弱、舍飼牛多見。
1臨床癥狀
患牛多在采食后1天左右發病,表現為精神不振,反芻、食欲減少或停止,鼻鏡干燥無汗,口腔有酸臭味。有的拱背呻吟,腹痛不安;有的回頭顧腹,后肢踢腹,大便干燥;有的糞便呈黑色球狀、惡臭,呼吸困難;有的喘氣,眼結膜呈暗紅色或蘭紫色,脈洪大。觸診左側腹中下部脹滿、堅實;聽診瘤胃蠕動音減弱,次數減少;由于瘤胃壓迫膈膜,引起呼吸困難,可視粘膜發紺,體溫正常。
2治療
以消食、順氣、潤腸通便、制止異常發酵為原則,采用大承氣湯加味,即:大黃、芒硝、枳實、厚樸、麥芽、山楂等,嚴重病例可加神曲、炒牽牛子、砂仁、郁李仁、枳殼、檳榔,煎水或共為末,開水沖調灌服。體弱者另服補中益氣湯。具體應用時可先灌服生苦薤,以消脹排氣,制止瘤胃內異常發酵。
病例12000年1月15日,旺隆鎮云集村五組何某前來求醫。主訴:家養一頭水牛重400kg左右,肚腹膨大,水草不進,一直站立,不能睡下。通過詢問,得知患牛因青飼料缺乏,吃大量干谷草引起發病。經檢查,臨床表現為:患牛呆立,四肢開張,拱背呻吟,左腹膨脹,手壓時感覺胃內充滿較硬的食物,鼻鏡干燥,噯氣酸臭,眼結膜發紺,脈洪大,大便干燥、稍帶黑色,小便短黃,呼吸困難、帶有喘息聲。根據上述癥狀,初步診斷為瘤胃積食。
先用生苦薤250g搗爛加溫開水灌服,然后用一長條肥皂塊塞入直腸;為制止繼續發酵,1小時后用白酒100ml、小蘇打30g,調和加溫水一次灌服。針刺:山根、交巢、百會、尾尖。16日上午,脹氣緩解,但呼吸仍感困難,可飲少量水,仍不吃草,再用1500ml醋灌服,并用中藥:大黃80g,枳實60g,芒硝250g,厚才卜50g,麥芽40g,神曲40g,山楂60g,檳榔30g,陳皮40g,共為末,加生菜油250g,米泔水混合分2次灌服。18日復診,臨床癥狀消失,可吃少量草,再用補中益氣湯:黃芪90g,黨參50g,白術50g,甘草45g,當歸50g,陳皮30g,升麻30g,柴胡30g,研末,開水沖調灌服,共5劑。22日復診,患牛痊愈。
病例22001年9月8日,旺隆鎮紅花村一組楊某前來求醫。主訴:家養一頭耕牛重約350kg,由于近段農活忙,沒有喂青草,就喂干草。經檢查,發現患牛長勢良好,但精神沉郁,口腔酸臭,拱背低頭,鼻鏡干燥,觸診瘤胃堅實,牛糞干黑且惡臭,初步診斷為瘤胃積食。針刺:山根、開風、百會、交巢、尾尖。中藥:大黃50g,枳實50g,芒硝150g,山楂60g,神曲60g,麥芽40g,青皮30g,檳榔30g,厚樸40g,木香30g,砂仁30g,郁李仁40g,共為末,加菜油250g,溫開水調服,每日1劑。服上述處方2日后再改為健脾順氣方:山楂90g,麥芽90g,神曲100g,大黃60g,炒牽牛子60g,枳殼30g,檳榔20g,水煎加芒硝120g灌服。12日回訪患牛已恢復正常。
3小結
大承氣湯出自《傷寒論》,其主要成分是大黃、厚樸、枳實、芒硝。大黃攻結散熱為主,芒硝軟堅潤燥為輔,枳實消滯為佐,厚樸除滿為使,四藥同用能通結瀉熱,軟堅而存陰,但該方老弱牛不能用。麥芽、山楂、神曲健胃補脾;枳實、檳榔破氣消積,健胃通腸;陳皮、木香理氣。
由于我鎮地處高山地區,尤其寒冷的冬天,耕牛越冬多數飼喂干谷草,容易引起瘤胃積食。各農產應加強飼養管理,減少該病的發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