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妊娠診斷
1.1直腸檢查法
①術式:將手伸入直腸,于骨盆底握住子宮頸,并向前伸,用手指尋找子宮間溝。繼續前伸,手指順子宮角彎曲而彎曲,并將兩子宮角握在手中,分別觸摸。沿子宮角尖端仔細觸摸卵巢。觸摸子宮中動脈時,可將手掌貼到骨盆頂向前滑動,經過岬部,向前可觸摸到游離、顫動的子宮中動脈。
②判定:未妊娠時子宮及卵巢均在骨盆腔內,兩子宮角大小、硬度和形狀相同,收縮如綿羊角狀,具有彈性和堅實感。經產牛有時不呈綿羊角狀,或垂入腹腔。
妊娠1個月:子宮角位于恥骨聯合前端,妊角稍粗,質地稍軟,綿羊角狀彎曲不明顯,妊角卵巢增大。
妊娠2個月:兩子宮角大小不對稱,妊娠角比空角粗1~2倍,變長而進入腹腔,角壁變薄而軟,有波動,妊角卵巢前移至恥骨前緣。
妊娠3個月:兩子宮角極不對稱,角間溝消失,妊角較空角大3~4倍,子宮頸移至恥骨前緣,妊角大如人頭,移入腹腔,子宮壁松軟,波動明顯,妊角卵巢位于恥骨前緣下方。
妊娠4~5個月:子宮頸移至恥骨前緣下,子宮完全垂入腹腔,觸摸子宮時壁薄,有明顯波動感,有時還能觸摸到胎兒和胎盤,妊角子宮中動脈有明顯顫動。
妊娠6~7個月:子宮下沉到腹腔深部,一般摸不到胎兒,子宮中動脈顫動極為明顯。
妊娠8~9個月:子宮頸退至骨盆內或入口處,能摸到胎兒,胎盆如雞蛋大,兩側子宮中動脈顫動明顯。
1.2子宮頸黏液診斷法
①煮沸法:用少量子宮頸黏液,加蒸餾水4~5mL混合,煮沸1分鐘,溶液呈塊狀沉淀者為妊娠,上浮者為未妊娠。此法可檢測出妊娠30天以上的母牛。
②苛性鈉煮沸法:取少量子宮頸黏液,加1%苛性鈉溶液2~3滴,混合煮沸。分泌物完全分解后,顏色由淡褐色變為橙色或褐色者為妊娠。此法可檢測出妊娠15天以上的母牛。
③比重測定法:妊娠母牛子宮頸黏液比重為1.013~1.016,未妊娠牛比重小于1.008。取少量子宮頸黏液,放入比重為1.002~1.010的硫酸銅溶液中,黏液呈塊狀沉淀者為妊娠,上浮者為未妊娠。
1.3激素對抗法
對妊娠母牛來說,主要作用于母牛生殖系統的激素是孕酮,雌激素的作用被孕酮所抑制。如果給母牛注入少量外源性雌激素,孕牛無反應,來妊娠牛則有發情表現。因此,母牛配種后18~20天,肌肉注射乙烯雌酚2~3mg,5天內不發情者可診斷為妊娠;未妊娠母牛,由于注入的外源雌激素和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的共同作用,可表現出明顯的發情現象。
1.4硫酸銅法
取常乳和末把乳各1mL放入玻璃平皿中,滴入1~3滴3%的硫酸銅溶液,迅速混合均勻,如果乳汁呈現云霧狀沉淀物為妊娠,反之為未妊娠。
2妊娠中斷
由于胚胎或胎兒與母體的正常關系被破壞,致使胚胎早期死亡,孕牛從子宮中排出死亡或不足月的胎兒,這種現象稱之為妊娠中斷,臨床上稱為流產。妊娠中斷的原因很復雜,有傳染性和非傳染性兩類。前者由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所引起,后者則由多種原因所致。
2.1非傳染性流產原因
①飼養不當:飼料不足,母體和胎兒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日糧單純,長期缺乏必需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如鈣、鈷、鐵、錳、VA、VB、VE等;飼料品質不良,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
②管理不善:孕牛腹壁受到踢踹、頂傷、壓擠、沖撞,入圈門時互相擁擠,冰地上突然滑倒,跳躍圍欄時抻傷和震蕩,獸醫和配種員技術失誤,如粗暴地對妊娠牛做直腸檢查,妊娠母牛假發情的再配種,誤用催情藥物、子宮收縮藥物及大量使用瀉劑等。
③全身性和生殖器官疾。呵罢呷缥改c炎、瘤胃臌脹及伴有高熱和呼吸困難的疾病,后者如慢性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變性、瘢痕及子宮與周圍組織粘連。
除此之外,胎衣水腫、臍帶水腫、胎水過多、胎兒畸形、胎盤炎等都能引起妊娠中斷。
2.2癥狀
①胚胎消失:母牛配種后經檢查已確認妊娠,但經過一段時間后母牛又出現發情現象,妊娠癥狀消失,這是妊娠早期胚胎死亡、液化而被吸收的一種流產。因其無明顯癥狀,常不易發現,故又稱為隱性流產。
②排出死胎:妊娠末期,母牛表現出乳房腫脹,從陰道內排出污濁分泌物,直腸檢查無胎動,陰道檢查見子宮頸微開張,子宮頸黏液栓溶解,有的死胎已進入產道。
③排出不足月胎兒:這種現象又叫早產。母牛具有同正常分娩相似的分娩前兆和分娩過程,早產胎兒能否成活與距分娩時間的遠近及有無吸吮反射有關。早產兒月齡愈小,又無吸吮反射多不能成活;反之則有成活的可能,應加強護理。
④胎兒干尸化:胎兒死亡之后,母牛的子宮頸閉鎖,子宮內無腐敗菌感染,致使死胎長期停留于子宮內,胎膜及胎盤發生退行變性。胎水和胎兒組織被吸收,子宮縮小,胎兒表面呈鞣革狀,表面附著紅褐色黏液。直腸檢查,母牛的子宮大小與妊娠月份不一致,但能摸到硬固物體的存在。
⑤胎兒浸潤:死胎軟組織被分解成液體排出體外,骨骼仍滯留在子宮內。病牛體溫升高,食欲降低,腹瀉。后期患牛消瘦,努責,流出褐色黏稠液體。陰道檢查,可見子宮頸開張,陰道膜充血,有時見有碎骨塊。直腸檢查可觸摸到滯留的骨片。
2.3防治
妊娠中斷是奶牛場常見的一種奶牛妊娠期疾病,其所造成的損失不僅在于胎兒死亡、產犢率下降,更重要的是破壞了奶牛正常的產犢時間,延長了空懷天數和產犢間隔,直接影響到奶牛本胎次的泌乳量和終生產乳量。因此,防止奶牛流產是奶牛飼養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①加強飼養管理。日糧要平衡,飼料要多樣化。根據奶牛生理性狀的改變及時調整日糧,在能量、蛋白質飼料合理供給的同時,重視礦物質飼料鈣、磷、錳、鋅、鐵和VA、VB、VE的供應。不喂發霉變質的飼料,不轟打、驅趕牛只。在對妊娠牛進行治療時,要慎重用藥,不亂用瀉劑和催情藥物。
②已有臨床流產發生,應查明原因。對每一個流產牛均應單獨喂養,對流產胎兒、胎膜仔細檢查,觀察胎兒有無畸形,胎盤有無水腫和壞死。為了確診病性,可采集母牛的血液、子宮分泌物、胎兒四胃及其內容物、肝、脾進行微生物學檢查,檢查母牛是否有全身性疾病,并了解飼養管理情況。流產胎兒、胎衣和褥草應深埋或焚燒。
③疫苗注射。為了防止傳染病而引起母牛流產,應做到:
a對5~6月齡犢牛接種豬2號或羊5號菌苗。成年母牛每年做1~2次布氏桿菌病試管凝集反應檢驗,檢出陽性牛隔離治療。
b隨著牛群的擴大和外引牛只的頻繁,一些新傳染病如傳染性牛鼻氣管炎和牛病毒性腹瀉病也漸漸蔓延,為此應考慮接種疫苗。老疫區對5~7月齡犢?山臃N弱毒疫苗。
④治療可根據流產兒的月份、胎兒排出與否及母體的狀況等靈活處理。
a先兆流產和習慣性流產的母牛,經陰道檢查,子宮頸口閉鎖,子宮頸黏液栓尚未溶解,直檢胎兒仍存活時,應將母牛置于安靜的環境中,以減少外界刺激,給予優質飼料。同時,肌肉注射黃體酮50~100mg,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連用數次,以利保胎。如保胎無效,母牛的子宮頸已開張,胎兒進入產道,要盡快使其產出。
b胎兒已死,應盡早促其排出,并控制感染。肌肉注射乙烯雌酚20~30mg促使子宮頸開張。用藥12~24小時后,母牛的子宮頸開張,術者洗凈手臂和母牛后軀,將手伸入產道內,如胎兒已進入產道,將其拉出;如宮頸口尚未完全開張,可繼續使用雌激素類藥物,并向子宮內注入抗生素,控制產道感染。等子宮頸開張后,向內注入大量潤滑劑(液體石蠟1500~2000mL、軟皂溶液3000mL),伸入手拉出胎兒或取出骨片。
c對排出胎兒的牛,可用土霉素2~4g,或金霉素1.5~2g,溶于150mL蒸餾水中,1次灌入子宮內,隔日1次,直到陰道分泌物清亮為止。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