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東畢血吸蟲病的流行因素
白城市流行東畢血吸蟲病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因素。
1.1自然因素
1.1.1地理環境的因素白城地勢平坦,有些河流進入平原后,多數形成無尾河,消失在草原中或大的泡沼內,而高地的雨水或村莊的排水均進入草原,使草原上的小泡沼多達1250個,這種地理條件不利于草原的自然凈化,而有利于東畢血吸蟲的中間宿主――椎實螺的繁殖生長。
1.1.2草原面積縮小,放牧草場減少由于長期風少干旱的影響,大面積草原“三化”使草原面積縮小,造成牲畜到泡沼邊沿放牧。東畢血吸蟲蟲卵隨牛、羊糞便排出后被沖進泡沼,利于蟲卵的孵化。
1.1.3自然氣候的變化從白城三次流行牛羊東畢血吸蟲病情況看,一般是間隔12~13年遭受一次豐雨年,牛羊吃過水草和飲泡沼水的機會增多可使椎實螺大量繁殖,東畢血吸蟲的中間宿主增多;牛羊感染東畢血吸蟲的機會增多,形成感染――污染~再感染的惡性循環。
1.2人為因素
1.2.1草原開荒草原開荒種田,雖糧食增收了,但擠占了可利用放牧草場,不能有計劃的劃定輪牧區,牛羊每年都在死水泡沼的附近放牧,促使了東畢血吸蟲的流行。
1.2.2盲目轉群或隨意買賣牛羊,使蟲區的牛羊轉到非蟲區,造成了蟲區的擴大,使帶蟲畜群逐年增加。
1.2.3靠天養畜的習慣。畜主為省錢,圖方便,春、夏、秋不給牛羊飲足井水,而迫使牛羊飲泡沼水,加重了感染強度。
2東畢血吸蟲病的預防和治療
東畢血吸蟲病的防治是一項集科學性、社會性于一體的工作,必須貫徹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采取綜合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消滅傳染源
東畢血吸蟲傳染源是多種動物體內的成蟲,只有消滅成蟲,或使成蟲不排卵,才能達到消滅傳染源的目的,但這一點不易做到,因為除了家養各種畜禽均帶蟲外,還有諸多野生的飛禽走獸也都是東畢血吸蟲的終末宿主。因此,目前重點應做好預防性驅蟲和治療性驅蟲。
2.1.1預防性驅蟲就是在牛、羊帶蟲但未出現臨床癥狀之前應用有效藥物對牛羊進行驅蟲,以達到減少蟲體數量,不危害畜體健康的生產性能的目的。驅蟲前,首先應采取毛蚴孵化法或蟲卵檢查法確診定性。一般在11月中旬給藥。原因一是11月中旬牛羊體內的童蟲都已完全發育為成蟲,諸多藥物均對成蟲有效,而對童蟲無效;二是11月中旬驅蟲沒有重復感染的機會;三是排出的蟲卵在寒冷的條件下不能孵化,防止造成草場的污染;四是驅除牛羊體內的部分蟲體,可降低對畜體的危害,確保牲畜安全地過冬越春。
2.1.2治療性驅蟲是指帶蟲家畜在東畢血吸蟲的危害下,出現貧血、消瘦、趴窩等一系列臨床癥狀時進行的驅蟲。此時,若不驅蟲,就會導致牲畜的死亡。治療性驅蟲應采取分期給藥的原則,逐漸的殺死蟲體。否則,一次性給藥后大量蟲體被殺死,死亡的蟲體不能直接排出宿主體外,而是隨血流進入肝臟,死亡的蟲體在肝臟內溯解并產生毒素,不僅增加宿主肝臟損害,有時還會造成血管的栓塞。加之患畜各個臟器均不同程度地遭受損害,機體抵抗能力嚴重降低,一下用足藥量,必然會引起“蟲死畜亡”現象的發生,同時,在使用驅蟲藥物的同時,必須針對患畜出現的臨床癥狀采取綜合性治療方法,如補液、強心、利尿、解毒、消炎等。
2.1.3驅蟲藥物的選擇選擇驅蟲藥物應以高效、低毒、低殘留、低價格為條件。目前,已經使用過驅除東畢血吸蟲的藥物有數種,但各有利弊,簡述如下以供參考:
2.1.3.1硝硫氰醚中國重慶茄子溪獸藥廠生產,臨床應用時制成10%的水懸液,牛按每公斤體重15~20mg進行第三胃注射,有效率100%,轉陰率76.9%,肝移率97.12%,藥品價格平均每頭牛2.00元。但保定及注射均較難。
2.1.3.2硝硫氰胺1.15%硝硫氰胺水懸液(上海家畜血吸蟲病研究所研制),羊按每公斤體重2.0mg靜脈注射。注射時加入與溶液等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和1.0mL3%鹽酸麻黃素注射液,混合后緩慢靜注。有效率100%,轉陰率60%,肝移率99.7%。藥品價格平均每只羊0.04元。但保定及注射均較難,稍有不慎,即會造成羊只死亡。
2.1.3.35%吡喹酮注射液:白城市制藥廠生產。牛按每公斤體重20mg、羊按每公斤體重10mg深部肌肉注射。一次注射滅蟲率可達50%,且操作方法簡便。但價格昂貴,每頭牛藥費價格約30.00元,每只羊藥費價格約10.00元。
2.2采取有效措施,切斷傳播途徑
2.2.1可采用舍飼、半舍飼、移地放牧或草場輪牧的方法,避免牛、羊接觸被污染的草場和泡沼。
2.2.2人工滅螺。應用硫酸銅等藥物實施草原滅螺。但要消耗大量人力、財力。采用其它生物宋螺方法有待研究。
2.3組織大專院校及科研單位,盡快研制出蟲苗,對易感畜群實施免疫,增強畜體抗蟲能力。
3幾點體會
白城三次爆發流行東畢血吸蟲病。第一次在1963年,發病范圍小,發病率低,危害輕微,人們還沒有真正認識本病;第二次在1986年,當時蟲情來勢兇猛,使人們猝不及防,又由于缺少必要的防治藥品,僅憑當時某研究所生產的“吸蟲靈注射液”緊急應付治療,整體效果不佳,損失慘重;第三次在1998年,由于人們對本病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各級畜牧專業部門在暴發本病前已擬定了防治計劃,及時向政府提供參謀意見,加大了政府的領導力度,及時組織生產藥品,加大了資金投入,加強了宣傳教育,增強了綜合服務能力。雖然發病率為歷史之最高,而死亡率卻降至歷史之最低。保護了畜牧業生產的健康發展,促進了群眾養畜的積極性。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